一桶水洗澡洗衣再冲厕
潮阳区全区水资源总量6.4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20立方米,分别是全省、全国人均年占有量的16%、18%,加上地下水含氟高,部分村、镇地方性氟中毒病流行,而流经潮阳区的练江、榕江水质较差,污染比较严重,更是加剧水资源紧缺局面,潮阳成为属于水源性兼水质性缺水区域。
该区13个镇(街道)中,缺水严重的有西胪、谷饶、海门、城南、铜盂、贵屿、金灶等镇(街道),而其中尤以西胪、谷饶、海门、城南为突出。据统计,全区饮水特别困难的群众共75470户、38.8405万人,一般困难的48858户、25.3224万人。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在西胪镇,排队买水已经成为群众生活“日程表”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全镇15.5万人口中有约10万人每年9个月靠外出买水饮用,今年持续干旱,又使得群众取水更加雪上加霜,他们不得不从早上四时多开始,抢早到有山塘水、山泉水及井水的村居排队买水。在西二居委的几个取水点,每天凌晨2点多就迎来前来取水的村民。缺水之严重令人心寒:因为今年八、九月间下过几场大雨,这段时间才有水可用,但因水厂的净水设施落后,缺乏消化净毒,水只能用,不能吃。尽管如此,一桶水还是用了再用,给孩子洗完澡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再用来洗地板或冲厕所。缺水造成水贵如油,在西胪镇,每方水卖30元左右,每瓶水卖至1元至1.5元。
缺水“渴”了群众,“苦”了企业。中国针织内衣名镇谷饶镇工业用水一直紧缺,今年的干旱又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全镇7家上规模的洗染企业,日用水量达5万吨左右,原来基本是采取打深井抽取地下水供用,今年由于长时间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这些洗染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面对群众“饮水难”,各级党政为水操心操劳。
“解渴”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种状况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一系列大动作随后展开:2001年11月18日省政府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建设的潮阳榕江水厂动工兴建,2002年10月竣工通水。解决了榕江片区金灶、关埠镇30多万群众饮用水问题。同时,在金浦街道也开展了水改建设,2002年该街道群众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今年5月17日,潮阳区开通了应急的引汕自来水供水,缓和城区群众的饮用水问题。
2月和7月,潮阳区先后启动从潮南区大龙溪五沟水库引明渠水作为供应海门镇群众饮用水的第三水厂水源的应急方案,目前工程正抓紧进行中。
6月9日晚,区委、区政府决定从榕江水厂关埠出水口接Φ100供水管道引至西胪境内,设立临时取水点。近期,从榕江水厂关埠出水口铺设Φ600供水管道引至西胪的工程建设启动。
7月,谷饶镇落实紧急措施,从铜盂镇接Φ200管道引水至谷饶镇,从而解决了该镇饮用水紧缺的燃眉之急……
为了让潮阳人民喝上、用上卫生洁净的水,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从未懈怠!
首期工程总投资3.7亿
目前,潮阳仍有64万多群众备受饮水难困扰,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对练江、三洲拦河闸、潮美闸和韩江等水源点进行综合论证比较,一致认为引韩供水是潮阳供水的唯一选择。
引韩供水工程规划从汕头市月浦水厂引清水到潮阳加压泵站二次加压,再向潮阳区和潮南区城乡实施供水。工程以日产40万m3目标分期建设:一期2006年向潮阳日供水10万m3,二期2010年向潮阳增加日供水10万m3,远期2015年向潮阳增加日供水20万m3。首期建设包括市区输水主管道、牛田洋过海管道、加压泵站、潮阳城区管网改造及榕江片输水主干管道。远期建设潮南输水主管线和潮阳练江片区和平、铜盂、谷饶、贵屿等四个镇输水干管。据悉,首期工程总投资约37669.89万元。
潮阳引韩供水工程是一项跨区域、跨流域引水的重点民心工程,在各标段施工完成后,将全线通水,届时潮阳人民将饮上清彻、甘淳的韩江水,彻底告别饮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