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桂林市分三期工程给予补水 破解漓江缺水难题

http://www.waterchina.cn 2004/10/29 桂林市人民政府

  漓江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旅游业的黄金水道。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游览漓江的人数达7.13万人次,居全市各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之首。可以这样说,没有漓江就没有桂林的山清水秀,就没有甲天下的桂林。漓江已不仅仅是桂林人民的漓江,更是全国、全世界人民的漓江。

  多年来,市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漓江的保护和建设,通过综合治理,漓江已成了全国众多河流中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河水清得可以数清河里的水草。

  但是在水质问题得到解决后,漓江的水量却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去年秋冬至今年春,漓江枯成了一条瘦瘦的带子,在那段时间,游船只能从杨堤上船,游了一段后,又返回杨堤下船。

  这怎么不令人担忧,这怎么不令世人关注!漓江,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引起世人的关注。给漓江补水,就成了让漓江丰盈起来的重要途径。


  7.13万人次这一数字刷新了“十一”旅游黄金周漓江的纪录。而在这一数字的后面,还有一个数字可能大家没有注意,黄金周7天时间,青狮潭共向漓江补水1728万立方米。正因为有了这1728万立方米的“救命水”,黄金周的漓江才如此风光。

  漓江不能没有水,而漓江每年枯水期 却都在受着缺水的煎熬。

    漓江难留水

  漓江流域桂林水文站上游集水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市区上游主河道长105公里。

  就是这105公里长的漓江却有着她显著的特点。落差大,从海拔2000余米的猫儿山到海拔只有140多米的市区,105公里的河道,落差达1800多米。水利专家认为,巨大的落差,水从猫儿山流到市区也就半把天的时间,水迅速地流走了。漓江河窄,河床也浅,没有一些大江大河的“宽阔胸怀”,也就留不住水。

   丰枯季节水量悬殊

  漓江属山区性河流,其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尽管桂林雨量比较充沛,但年际分配和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桂林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毫米左右,而猫儿山周边的降雨量达到2800毫米。年际降雨量也不均匀,2001年全年降雨量仅为1353毫米,与1800毫米相差甚大,去年的降雨量也偏少。每年的3月至8月是漓江降雨的集中期,80%的降雨在这一时期完成,而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2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0%。

  数据表明,漓江丰枯季节水量相差悬殊——

  实测多年漓江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3至8月丰水期占全年总量的80%,平均流量106.4立方米/秒。枯水期平均流量只有26.6立方米。而只有保证流量不低于30立方米/秒,漓江才可正常通航。

  1951年2月7日,漓江流量只有3.8立方米/秒,几乎断流;1956年12月,月平均流量只有5.9立方米/秒。去年入夏以后,遭遇了50年来罕见的大旱,以致今年1月8日漓江水位降至140.45米,流量仅有每秒7.66立方米,水浅的地方,人不用卷裤腿就能走过去。

    枯水期百里漓江只游3公里

  据市交通局水运中心介绍,漓江每年的枯水期长短不一,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四五个月。每到枯水期,漓江通航特别困难,缩短航线的事时有发生。

  去年漓江枯水期特别长,从11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年四月初,最枯时只有7.66立方米/秒。有一段时间,游船只能从杨堤上船,游了一段江后又返回杨堤下船,百里漓江只能游3公里,缺水给漓江旅游造成重大损失。

  这还是看得见的损失,看不见的损失是缺水给漓江游览这一知名旅游品牌造成的影响。

    居民吃水引起关注

  漓江是桂林主要饮用水源。据市政公用局介绍,去年市区自来水厂从漓江取水9072万立方米,是建国初期的791万立方米的11.46倍。到2010年,自来水厂将从漓江取水达到每天42万立方米,年取水量为15120万立方米,这对漓江水资源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今年春节前,瓦窑水厂取水头水流量不够,造成取水困难,供水不足,出现了用水紧张情况。家住瓦窑水厂附近的居民,看到水厂取水口几乎断流的情景,都忧心忡忡:“漓江的水这么少,自来水的水质还能达标吗?还能吃吗?”
  自来水公司对瓦窑水厂取水口采取疏浚等办法,解决了瓦窑片用水困难。如果任由漓江水枯下去,居民生活用水、旅游、工业与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影响。

    一期补水:青狮潭立下头功

  漓江枯水期缺水问题,早已引起了中央、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对漓江实施工程补水势在必行。

  青狮潭水库是60年代中期建成的一座大型水库。集雨面积达474平方公里,年经流总量为8.4亿立方米,总库容6亿立方米。

  这么大的一座水库,原先只用来防洪、灌溉和发电,没有发挥它的最佳价值。1986年,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拨款3000万元,实施以青狮潭水库为补水水源的漓江补水一期工程和旅游航道整治工程。主要是对青狮潭干渠的挖潜改造,减少灌溉用水,调整水库调度方式,每年平均向漓江补水达1.16亿立方米,补水目标是流量为大于等于30立方米/秒以保证漓江正常通航。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补水就达1728万立方米。

   二期补水:“含金量”大提升

  2001年10月10日,总投资2亿多元的思安江水库枢纽工程正式动工,经过三年的建设,今年9月9日上午10时下闸蓄水。

  该水库位于灵川县潮田乡和大境瑶族乡的交界处,即漓江支流潮田河上游的思安江上,坝址位于潮田、大境两乡交界的大兴坪村上游,距桂林市45公里。

  思安江水库总库容8869万立方米。补水水道距漓江入水口26公里,从开始放水到进入漓江约需6小时。蓄水后,将在枯水期有计划地向漓江补水,补水可达15立方米/秒,可补水120天,补水率达95%以上,可使漓江航道水深从0.69米提高到0.93米,改善枯水期游船航行条件。

  据发改委农村经济科介绍,位于兴安县境内的五里峡水库,1972年10月动工,1996年完工,是一座总库容近1亿立方米的水库,集雨面积340平方公里,补水量6280万立方米。

  这座水库已经纳入了漓江补水范围,补水工程今年12月将开工,总投资3500万元。

  主要工程是利用该水库南干渠,修建23公里长的引水道,从石龙村下的石龙河进入漓江天然河道,到达桂林渡头水文站,全长80公里,工程可望在明年下半年完工。工程完工后,枯水期可向漓江补水8立方/秒,补水114天,保证率达95%以上。

  至此,漓江二期补水完成,加青狮潭一期补水,枯水期向漓江补水达40立方米/秒,能有效地改善漓江枯水期通航条件,使黄金水道的“含金量”得到急剧提升。

   三期补水:破解漓江洪涝灾害、干旱缺水难题

  规划中的斧子口、小溶江和川江三座水库为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去年9月,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已做出了《广西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去年10月送到水利部,今年初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

  今年6月初,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率领水利部经济调节司、建管司、国家防总办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在自治区、市领导和珠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的陪同下,亲临斧子口等3座水库坝址现场考察,在听取市关于该项工程的前期工作的汇报后。翟副部长对该项工程的前期工作给予肯定,希望我市以防洪工程建设为契机,通过工程建设,结合漓江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补水、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月底,自治区成立了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孙瑜副主席任组长。桂林市也成立了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市长王跃飞任组长,副市长粟增林任常务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首先把三个水库的小溶江水库纳入全市139项重点工程。

   来自市发改委农村经济科介绍,总投资约18亿元的斧子口、小溶江、川江三座水库,总集雨面积为71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共4.985亿立方米。该工程完工后,与青狮潭水库联合调度,总的防洪库容达2.462亿立方米,可控制漓江桂林以上42.2%流域面积和来水量的51%,可实现桂林市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果一、二、三期补水工程联合补水,在正常年份,漓江的补水量可保持在60立方米/秒以上,可以满足枯水期漓江生态环境及桂林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用水的要求,破解长期以来漓江汛期洪涝灾害频繁、枯水期严重缺水难题。
       
  新闻提示:

  ·漓江流量不低于30立方米/秒,就可继续通航。

  ·漓江多年枯水期平均流量只有26.6立方米/秒。

  ·漓江二期补水完成,加青狮潭一期补水,枯水期向漓江补水达40立方米/秒,能有效地改善漓江枯水期通航条件,使黄金水道的“含金量”得到急剧提升。

  ·漓江上游斧子口、小溶江、川江三座水库完工后,与青狮潭、思安江水库联合调度,实现桂林市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的同时,与一、二期补水工程联合补水,正常年份,漓江的补水量可保持在60立方米/秒以上。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