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195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了6倍,人类需求超过了地球为人类提供粮食、水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所能承载的能力。现在,曾经是农业部长管辖范围的粮食安全问题比上一代更为复杂,往往能源部做出的决定,比农业部做出的决定有更大影响。水资源部制定的政策,也可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在人均获取灌溉水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卫生部长和家庭计划委员会主任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可能比农业部长更大。”
由莱斯特·布朗撰写的《超过地球承载能力》一书称:“很多国家目前都患有‘日本综合症’。由于一些国家迅速工业化,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谷物进口大增。在几十年内,很多国家从原来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变成要进口70%以上的粮食。”布朗说,他将上述现象称为“日本综合症”,是因为他首先在日本看到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1955年,日本谷物达到最高产量,其粮食是自给自足的。但由于日本的工业化太快,当今粮食需求的70%%靠进口。为此布朗认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不宜太快。
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布朗建议,各国应增加作物复种面积,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两茬或两茬以上的作物。这需要改变农业研究计划,鼓励开发促进作物早熟的技术,这样可加速收获第一茬作物和加速种植第二茬作物。
在提高农业水利用方面布朗建议,可利用作物残余物,如小麦、水稻秸秆及玉米茎来生产食物。印度在用小麦、水稻秸秆饲养奶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在利用作物秸秆饲养家畜,进而生产更多奶和肉类方面,也十分先进。布朗强调,城市应发展水再循环使用工业。现在,从马来西亚购买水的新加坡已开始工业化再循环使用水,以减少对进口水的依赖。
布朗认为,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矿物能源消耗,进而减缓气温上升,也会增加粮食产量。近代风力发电于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在加州,但目前美国的风力发电能力仅有640万千瓦,远落后于欧洲,例如仅德国就已拥有1460万千瓦风电能力。在加州开始风力发电时,每度风电的成本为38美分,而目前在一些大的风电场,每度风电已降到4美分,一些长期供应的风电合同,签约价仅为每度3美分。欧洲风能协会计划,到2020年,大多数风电场的风电成本会降到每度电2美分,比用矿物能源发电成本还要低。
布朗说:“未来粮食安全取决于稳定4种重要农业资源:耕地、水、动植物分布及地球气候系统。”布朗认为,美国目前已用玉米生产汽车用燃料乙醇。在2004年,美国收获2.78亿吨玉米,其中3000万吨玉米用来制造乙醇,生产乙醇所耗用的玉米可养活1亿人。目前,加拿大和中国都采用玉米制造乙醇。但这些国家应注意,当玉米生产成本上升时,乙醇工厂可能会遭遇倒闭。就像1996年谷物价格突然上升时,美国很多用玉米生产乙醇的工厂纷纷倒闭一样。
在新书发布会即将结束时,布朗告诉本报记者,他将于今年3月20日至23日访问北京,届时,他将同中国同行讨论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应用问题。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科技日报驻美国记者张孟军,2005年2月17日)
(注:莱斯特.布朗曾任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发表过一些有关我国水资源与粮食生产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