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因这种链条的裂断而造成的恶果比比皆是,前段时间,当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宁夏行动检查组来到吴忠、中卫等市造纸、化工、淀粉等企业明查暗访的时候,深深感觉到“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环境”任重而道远,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如果再任其恣意妄为,危害最大的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整个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可饮之水少的可怜
目前,人类有害饮用水源可分为自然有害水源和人为有害水源,人为有害水源有工业有害水源和农业有害水源。在宁夏,就可用水资源而言,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49亿立方米,只是全国平均值的五分之一,水资源总量只有11.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19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而农业用水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3.3%,工业用水仅占4.6%。在农村,有60%的群众饮用不洁水源,40%饮水水质不达标。由于水资源质差量少,用水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时空分布和有效利用不均衡,宁夏成为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省区之一。
目前,在银川、石嘴山等地地下水漏斗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扩大。银川水源地,利益的“黑手”任黑井、超采恣意妄为,已经使“塞上湖城”不堪重负。但是,一台台抽水机仍然在寂静的旷野轰轰作响,一股股清流昼夜不息的流入千家万户。截止2005年3月底,仅银川市境内经过审批和没有审批的自备井达343眼。
在有效解决工业有害水源方面,宁夏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已先后投入7.5亿元用于工业废水治理,治污成效显著。在宁夏40户造纸企业中,取缔了20家规模以下制浆小造纸,其余20家限额以上企业有4家停产,只保留了16家正常生产,要求必须投入治污设备并运转。造纸龙头企业,位于中卫市的美利纸业,投资1.5亿元安装2套碱回收装置,日排入黄河的工业废水由2001年的54400吨减少到2004年的6000吨,整个宁夏的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由15.5万吨下降到4.74万吨。
宁夏在工业水污染防治上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造纸企业是宁夏最大的水污染行业,是黄河等河沟渠水体污染的“祸根”,也是有效解决人为有害水源的关键。
就解决自然有害水源方面,2004年底以前,宁夏累计投入资金73189万元,累计建成人畜饮水工程608处,打集雨水窖36.2万眼,土圆井2.2万眼,解决和缓解了228万人的饮水困难,使13.8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砷水的历史,有18.5万人饮用上清洁的自来水。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地区缺乏健康水源,到目前为止,全区仍有饮水不安全的人口221.35万人,占总人口的52.9%。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有135.57万人,主要是氟超标、苦咸水占到81%;水量不达标的有22.16万人;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有32.84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有30.79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清水变脏太容易了
水源污染比水源短缺更为可怕,特别是人为的无度、无休止的大量开采、浪费和污染,水体在流淌的过程中,污染就这样被一层层加码。
记者看到,农业有害水源产生方面,在吴忠城市用水水源地,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已经严重威胁水源地的安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人尿粪便、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记者看到,在吴忠自来水公司,僻静的公司院子和忙碌的自来水化验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工作,确保居民的用水需求。清水就在昼夜不息流淌进每一个用水户之后,出来的全部成为污水、脏水和废水了。它不是顺着管道继续回到污水处理厂而是流进排水沟,有的经过沟道简单的净化流入湖泊,最后进入黄河;有的在废水池、臭水坑挥发沉淀渗入地下;有的在工厂、农村村庄周围恣意泛滥。更有甚者,工业企业中,大量的自备井、黑井昼夜运转抽取地下清洁水,排出工业污水,污染环境,污染水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吴忠金积南干沟,这条排水沟的水质非常差,颜色发黑并有一股刺鼻的腥臭味。4月15日,在吴忠星月造纸厂,“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记录数据显示,该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在部分时段超标。在宁夏多维药业有限公司,排污设施不达标就排放,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未通过就开工生产。在吴忠新源纸业,2003年6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检查时,因污水排放没有达标被央视暴光,现在,虽然投资45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黑液3200吨、中段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车间,投入运行后“虽然能达标,但不能全部处理该公司的造纸污水,污水处理车间实际上也是开开停停”。在号称宁夏第一造纸、“科技创新治理污染”明星的美利纸业,虽然是治污典型,但工厂上空黑烟倾吐,工厂里臭气袭人、排水渠里黑水、黄水仍然泛滥, “谦恭刚毅秉承贤训道德天下为公,汲物理财开务成物创造西天福祉”这样的厂训不免使人汗颜。
脏水变清太难了
记者想,在水资源的整个链条当中,水资源管理部门在统一管理天上、地表、地下水资源,具体发放取水许可证,重点解决农村人饮问题等;城市建设部门统一管理城市用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具体在城镇自来水管用和城市污水处理等;环保部门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查处水污染违法事件。职责明确,分工明确,如果相互配合,水环境不至于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
然而,水的链条还是被无情的任意裂断。
2004年,宁夏继《水资源许可办法》后出台《水资源费征收办法》,4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刚好1年,其结果很不如意,用水大户区级申报缴费户只有40多家,水资源费征收不足100万元,收缴率还不到水资源开采量的5%,应收缴水资源费的10%。而相当多的自备井、自打井报少抽多,隐瞒水量,偷抽不报,相当多的自来水企业拒不缴纳水资源费。
自来水和污水处理忽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一赢一亏,一强一弱,自来水长期超采直排,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回收不够,处理后的中水无法再利用。
在吴忠市污水处理厂,这样一座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6万立方米、占地138亩、投资9262万元、2000年开工、2002年11月建成、曾获自治区“西夏杯”金奖工程的厂子,城市生活废水回收率不到60%,中水未得到有效利用。在中卫集污处理公司,这座集国债项目、总投资9159万元、占地85亩、2004年建成、“各建筑物错落有致、造型时尚、整个市区最靓丽的生态型别墅式环保工程”、而且已经具备正式运营的厂子,还没有回收处理1立方米的城市污水。
工业污水治理更是“拦路虎”,企业主置水环境与不顾,宁愿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于一时。年产1.9万吨纸制品,利润每年在70-80万元的星月造纸厂,工厂每天处理废水1700-2000立方米,目前虽然已经安装了在线排污量测装置,要完全排污达标则是一句空话。
当我们走过一个个企业排污口,提取一个个化验结果,超标、超标、严重超标……一些有正义感的员工禁不住私下对记者说, “领导刚到,药袋紧随;领导出门,关上机器。”
魔力何在?环保执法人员道破天机,治理1吨工业废水需1.2元,以年产1万吨纸制品的造纸企业来说,每天治污设备、电费、治污药费及人工费的投入加在一起要近万元,如果“安全”偷排了,每天可“节省” 近万元,这样的高额利润再傻的企业主也会明白偷排1天意味着什么。
各级人大、新闻等方面的社会监督确实令昧着良心的企业主胆颤心惊,但是,前面检查,后面重蹈覆辙,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污形势就是这样严峻起来的。
依法治污重任在肩
面对如此尴尬的水循环链条,来自舆论监督的说法是:不触及企业主灵魂深处,不认真普法,不严格执法,不拿出实际措施,不痛改前非,怎么可能?
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坦陈,目前这种状况尽管与环保部门执法监管不够有关,但是,由于违法偷排成本低廉,守法达标排放成本高昂、加之执法人员少,设备少,检查有限,一些小造纸企业才会“钻空子”超标排污。环保执法大队的权威人士还说出一些畏难情绪,认为环保局下得罪企业法人,常吃“闭门羹”,上得罪领导,有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之嫌,难有“政绩”。
如何让水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权威人士指出,“一是执法协调有力;二是废水治理正常运转,三是加大宣传。” 另外一个治本之策是整合资源,科技领先,集中制浆。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俊廷提出,将污染源最严重的制浆从造纸企业分离出来,政府要扶持大的,关闭小的,应尽快研制适合中小造纸企业治污的新工艺和设施,开发更为节省能源节省资金投入的治污新工艺新设施。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袁进琳介绍说,当前,要全面推进水功能区制度的实施,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重点加强行政区界、主要河湖库引排水口、入河排污口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统一监测,加强对入河入沟入湖排污口的管理;建立河流生态健康指标,制订不同阶段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水应急机制,逐步修复水生态系统;启动地下水超采区生态治理保护工程,控制超采,防止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防治,在重点流域和地区,实行最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措施,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工业企业实行达标排放;逐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深度处理能力;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积极改水改厕,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要把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水水质不合格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地安全的严重污染企业,严格监督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场的污染排放,积极化解由于水环境污染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矛盾;加强对防洪、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的统一管理。
如此做到这些,我们则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协调处理好管水、用水、排水和治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好人大、新闻和社会监督,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就不会遥远。
(来源:中国水利网,作者:记者张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