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10月31日讯) “十五”期间,我市中心城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老虎滩污水处理厂昨(10月28日)上午通水试运营。今后,经由自由河、转山河收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将全部汇集到此,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 B排放标准,可极大地提升我市东南居住区和海域的环境质量。
自2001年5月我市正式允许社会资金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之后,老虎滩污水处理厂成为首座运用“BOT方式”建成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市财政将不再为污水处理领域提供建设资金。
老虎滩污水处理厂地处北大桥下山坳里,选址科学合理,不仅解决了中心城区建污水处理厂的视觉污染问题,又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异味污染。据市城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老虎滩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达8万吨,由于采用了国际先进的SBR工艺,可全面去除有机污染物,并具除磷脱氮功能。这种工艺是市中心城区已建成运营的3座污水处理厂所不具备的。
据悉,日处理能力为3.5万吨的泉水污水处理厂将在年底建成投产;未来的两到三年内,马栏河二期、春柳二期、夏家河、寺儿沟、小平岛污水处理厂也将陆续开工或投产。这些厂全部竣工后,我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可达80%以上。
【相关链接】
关于BOT
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 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与承包商合作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特殊运作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承包商拥有投资建设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无偿移交政府。
按照建设、运营和移交的国际化BOT惯例和规则,老虎滩污水处理厂在公开招标、综合评标和商务谈判的基础上,确定由清华大学紫光集团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该公司出资1.03亿元予以建设,特许经营20年后移交给政府。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薛平安、记者赵蕴颖,摄影侯滨江,200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