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从省水利厅与省环保局公开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资源质量通报中获悉,由于十月下旬广东各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开始,受到降雨逐步减少、江河流量降低的制约,城市饮用水源质量状况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据悉,十月份抽检的40个城市水源地中36个质量在优、良等级以上,优良率为总数90%,优良率比九月下降了2.5%;与此同时十月份抽检的40个城市水源地中,有25个点呈现不同程度缺水,其中有19个点达到紧缺程度,紧缺点比九月份的12个增加了6个,增加幅度达到31%.据了解,上述数据是今年以来城市饮用水源地质、量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月份。专家认为,由于广东各地自10月15日汛期结束后逐步进入枯季节,随着降雨的减少、江河湖库水位、流量降低,淡水资源稀少而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城市饮用水源地的质量状况。枯水季节往往是水质与水量相互作用的敏感期,雨洪资源和上游来水量越少,水体污染浓度越高,海地区含氯度越大咸害越重,形成水量性与水质性共同作用的缺水,水质性缺水越突出可采用水量越受局限,正是在量变到质变、质变到量变的恶性循环中突现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水利家呼吁,枯水期全社会注重开源、节流、治污、清源比汛期显得尤其迫切。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