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市排水管理处与常州广源热电公司联合开发的排水污泥焚烧技术,经省科技厅和建设厅鉴定后,新近已在常州走上规模化应用之路。这项专家们认为“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为我国排水污泥最终处置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
日前,记者在常州广源热电公司采访时看到,180余吨散发着臭气的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被一辆辆大卡车拉进这里,经过高于900℃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后,焚烧成灰烬。据介绍,通过电除尘后的排放烟气中的二恶英及铅、镉、汞等各项指标均低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灰渣经后续处理还可以制成砖头,重金属基本固化,不会流入水体而重新造成污染。
城市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细菌、病菌和重金属污染物,如何处置,一直是全国性环保难题。据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三种途径处置:一是卫生填埋,但需大量占用土地,一个5万立方米的填埋坑,只够用20个月左右,且易将各种毒物渗入地下水;二是综合利用,但必须经无毒无害化处理才可以;三是干化焚烧,建设焚烧锅炉是一条最有效的办法,但其投资和处理费用高昂,建造一个日处理200吨的污泥焚烧厂,设备投资得400万元,使用期限还不过20年,因而令国内业界望而却步。因此,国内大多采用填埋法,不少地方就在废坑、废塘、洼地掩埋了事。
常州排水管理处独辟蹊径,两年前尝试与常州第一热电厂联手进行污泥焚烧,双方合作投资改造了热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建立了简单高效智能化的污泥输送系统,并对其它系统进行了改造,污泥焚烧技术取得突破。今年3月,该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同期申请了国家专利,在建设部正式立项,加速科研开发进程。
(新华报业网 作者:王锦萍 匡启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