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12月28日讯)《沈阳市节约能源条例》开始施行至今已有5个多月时间了,“条例”的实施究竟为沈阳这座传统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沈城市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走访了相关部门。
城市涌动节能潮
记者日前分别走访了东北陶瓷城、中国家具城等卫生洁具市场。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沈阳商家都在打节水牌,各式各样的水龙头、马桶等用水器具大都换成了节水型。据东北陶瓷城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沈阳市场八成以上的坐便器都能达到6升的标准。
沈阳市节水办一位负责人说,其实早在“条例”颁布前,沈阳市就已有计划地推广了节水型卫生器具。如,坐便用翻板式低水箱配件,逐步淘汰了弹簧式、虹吸式高水箱配件。目前,全市采用的节水型器具数量达到120万件,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据统计,近一年来,全市共节约用水43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半年的供水量。
无独有偶,除了节水用具,沈城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同样存在着“节能”热。在沈阳商业城,随处可以看到“节电专家”、“节能先锋”之类的广告牌。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很多顾客来咨询,第一句话就是“费电不?”无论是热水器、冰箱、洗衣机均是如此,而销售业绩最好的往往是“节能牌”的。在灯具区,虽然一个节能灯泡要比普通灯泡贵上好几倍,但节能灯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沈阳市节能中心负责人说,节能意识在市民生活中的直接表现,从市场上的产品销售情况中就可以看出来,确切地说,节能意识在市民生活中的直接表现就是看紧腰包。随着市民节能意识的提高,相信节能电器仍大有市场。
沈城能耗全“瘦身”
据了解,今冬沈城一改“闭眼”烧煤的传统供热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看天”烧煤的节能供热模式。
据有关负责人说,过去沈阳市供暖大都靠锅炉工“跟着感觉走”,结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今冬,各供热公司都建立了节能数字模型,根据气温高低、太阳辐射量多少、风力大小等绘制了节能查算表和节能曲线图,以此确定必要的耗煤量。有关部门研究表明,看天烧煤,直接效益可提高10%以上。
专家介绍,沈阳在能源使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方面能源消耗大,全市平均每年消耗1200万吨标准煤;另一方面,能源缺口大,全市80%以上的能源依赖外购,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是产生能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条例”的出台,打破了沈城人的传统观念,有效地降低了能耗,从而节省了资金。今年通过供热模式的转变一年可节约资金上亿元。
沈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说,“条例”出台后,沈阳市在强化对资源节约的同时,还将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项目建设。其中,继续推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建、扩建19座大型热电厂。加快浑南的煤、化、电、热四联供项目建设,使全市集中供热率在2010年达到80%。新建34座加气站,年内使1.1万辆出租车、1500辆公交车全部实现油改气。
循环理念贯穿城市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作为节约的另外一种手段,循环理念已深入到沈城的各个层面。据统计,沈阳市目前的中水回用单位已达19家,日处理中水量达1.5万立方米。全市已建成并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5座,其中,今年新建的日处理15万吨的张士污水处理厂,将仙女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从目前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使全市污水处理率在年内达到71%以上。另外,沈城还大力推广了节水灌溉新技术,使全市的节水灌溉面积年内达到190万亩。
目前,沈阳在开发区等新建区域,建设相对独立的城市雨水污水分流管网系统。在市内的各大公园、较大的城市广场、大专院校、政府机关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在住宅小区内推广。今后,沈阳市要求只要是两万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宾馆、3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同时安装中水回用设备。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记者 水华 通讯员 孙义,200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