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元月9日讯)昨天结束的海南省入河排污口普查结果表明: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非常滞后,全省有52.65%的生活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
本次普查由省水务局委托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实施,从2005年6月开始。普查登记的入河排污口共有774个,全省入河废污水总量为25727.08万吨/年,其中城镇生活类占78.92%,工业类占15.84%。入河废污水量最大的是海口市,入河量为13425万吨/年,占全省入河废污水量的52.18%;其次是三亚、儋州和琼海。我省水污染的主要类型为耗氧有机物和石油类。
城镇生活污水是污染城镇河段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全省除了海口和三亚市有污水处理厂外,其他市县城区均未建污水处理厂。即使是海口和三亚污水处理率也只达到70%和50%。其他市县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都是通过市政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合流,未经处理就近直接排入江河。除海口和三亚外,其他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的设置没有整体规划,比较混乱,同时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管理。
由于污水处理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下游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不断受上游城镇污水和沿岸废污水的威胁。由于水源受到污染,自来水水质净化处理工艺越来越复杂,成本倍增,甚至迫使一些自来水厂停产或搬迁取水口,如海口的米铺水厂、陵水县城自来水厂等。
近几年来,我省几乎每年都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致使城镇主要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如2003年一辆载满农药的汽车翻入南渡江的岭北水库和2004年龙塘糖厂偷排废水污染南渡江海口龙塘饮用水源地特大污染事故,造成海口市100多万人饮水困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据200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统计,截至2004年底,由水质污染引起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高达100多万人。
(来源: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作者:记者单憬岗、通讯员廖军报道,记者吴棉摄影,200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