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立方米水从自来水厂流出,最后真正被用户使用的可能不到80立方米,其余的则在输水管网中白白流失。在昨天召开的纪念第十四届“世界水日”、第十九届“中国水周 ”座谈会上,省水利厅厅长谢承彧道出了这个触目惊心的事实。
谢承彧介绍,我省水资源虽然总量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而水资源只占全省总量的5%。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红河等州市,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1700立方米的国际用水紧张警戒线,昆明等个别地区甚至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标准线。
“水少、水脏、水浑”问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三大瓶颈。
制约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我省还有近2/3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等雨栽插,2/5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年供水能力仅为140亿立方米,年需水量却为182亿立方米,还有42亿立方米的缺口。
制约二:水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我省污水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大量不达标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评价河段9707公里中有23.3%的河段水质在IV类以上。现有湖泊,特别是一些重要高原湖泊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治理,滇池、异龙湖、杞麓湖、程海和星云湖均为V或劣V类。
制约三: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益和效率普遍低下。谢承彧说,2004年我省万元GDP用水量496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只有30-40%发挥了效用,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5-10个百分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省多数城市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
热点一:水价上涨是大趋势
“我省水价总体水平偏低,现行水资源费标准不能充分反映我省水资源紧缺状况,客观上也导致群众节水意识不强。”座谈会上,不少部门代表提出相同的观点。
省水利厅厅长谢承彧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认真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建立能够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省建设厅相关领导也提出,我省2/3县城水价低于治水成本,在“十一五”期间应分步骤,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实施水价调整。
热点二:缺水地区禁上耗水项目
近期要把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低水平用水扩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和高浪费的产业盲目发展,加快发展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更是将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
热点三:中水设施纳入审批
针对我省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很低的现实,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中水回用普及率。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拟将中水配套设施纳入审批标准,今后如果新建小区不通中水,可能在审批阶段受到限制。
(来源:云南日报/谢炜王云2006-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