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4月26日讯)2006年4月26日,商丘市神火大道中段商都广场彩球高悬,鲜花锦簇。在这里,商丘市运河治理一期工程竣工庆典仪式隆重举行。
运河,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修建的一条人工河,起源于周口,经商丘市区进入永城。在商丘市区能看到老凯旋桥至宁陈闸一段全长4430米的河道。
俗话说,有水则有灵气,运河横卧在商丘市区中心位置,拥有这么一条河流应该是商丘人民的财富和福气,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加之平时管理不善,致使河内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鱼虾绝迹,两岸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两岸居民苦不堪言。这条4000多米长的运河,像城市肌体上一条丑陋的伤疤,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商丘的城市形象,被人们称为商丘的“龙须沟”。 为了治理运河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创建宜居城市,商丘市委、市政府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对运河进行了综合治理。
运河在商丘市区段全长约4430米,综合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截流、河道清淤开挖、护坡硬化、绿化美化,商都广场、滨河路和两岸土地开发等,工程总投资约14亿元,其中公建投入约2亿元。工程从2004年3月铺设污水管网开始,2005年4月运河主体工程动工,到今年4月基本竣工。全线铺设污水管网56公里,流向市区三条河流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从而达到“治本”效果。新建的商都广场商祖雕像,体现了商丘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厚重历史。一期工程累积完成投入4.8亿元。综合整治后的运河是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业居住为一体的大型开放性水上公园。
在运河整治过程中,商丘市委、市政府和市运河治理指挥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曾数十次研究、协调、视察、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工程开工建设两年多的时间里,运河治理备受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密切关注,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运河治理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商丘人民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运河治理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商丘市委、市政府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城市建设城市的成功典范,是商丘城市建设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商丘市的城市建设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背景链接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世纪初,黄帝的孙子颛顼(史学家也称高阳氏)就建都于商丘。据《晋水•地理志》上记载:“颛顼自穷桑(今山东曲阜北)而徙邑商丘。”黄帝的曾孙高辛氏,就是今人所称的帝喾,也是今商丘市的东南——亳(今虞城县所属的谷熟镇境内)建都。《尚书正义》载:“契父帝喾居亳。”至商汤时,仍以亳为都城。《史记•殷本纪》载:汤始居亳。《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之上的子姓氏族(商族)的聚居地。”契时,商族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距阶级分化和商朝的建立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在夏朝统治时期,刚刚兴起的商族仅仅是夏朝在东方的一个附庸。从契至汤的14世中,虽然商族人在黄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上频频迁徙达八次之多,但每次迁徙后都又回到了商丘。由此可见,商族由契至汤的14世都是以商丘为根据地,不断向外拓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前16世纪,商汤建都南亳(今商丘虞城境内),这里从此成为商朝的国都。从商朝至今近4000年的悠悠岁月,商丘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灿烂与辉煌。
王亥,中国第一位商人,天下商人的鼻祖。从商族的诞生和发展中,不难发现,居住在商丘的商族人是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正如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殷人的商行为无疑是已经开始了。《周书•酒诰》称妹土人,‘肇牵牛车远服贾’,肇者始也,可见在周初人的眼目中认为商行为是始于殷,大约就因为这样,所以后世称经营这种行为的人便为‘商人’的吧。” 《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于商丘,相土因之。”阏伯即是契,商族的祖先,相土是契的孙子。相土接任火正后,看到商丘地处要冲,土地广阔平坦,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便鼓励商族人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使商丘一带的经济很快繁荣兴盛起来。
最早经商的商族人又是谁呢?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亥作服牛。”相土是商族始祖阏伯之孙,亥(即王亥)则是阏伯的六世孙,“乘马”是指相士驯服了马以“致远”,“服牛”是指王亥驯服了牛,用牛拉车以“引重”。从贸易的角度看,更需要的是“服牛”以装载货物,实现商品交换中货物的流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王亥就领着商族人,赶着牛车,载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这些从事货物交易的商族人,被外部落的人们称为“商族人”或“商人”。“商人”这一名词便源于此,一直沿袭至今。从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角度探讨,商族人中商人的出现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条件的。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它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因此,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赶着牛车经商的商族人是王亥。王亥,也成为中国第一商人,乃至世界第一商人。商丘也成了中国“商族”、“商人”、“商业”的发源地。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作者:穆晓莉、游黎,200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