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罗振江: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确保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图) —陕西省副省长 罗振江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上的讲话

http://www.waterchina.cn 2006/6/5 水利部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5日讯)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和专家、各位代表:
  现在我汇报陕西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设想。
  陕西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和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省份。长期以来,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水资源问题,特别是在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省委决定把水资源问题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12个重要调研议题之一,由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亲自带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大会上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了新的认识和治水思路。
  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些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水利建设也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好势头,在节水改造、续建配套、优化配置和水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形势的需要,省委、省政府认为:在粮食、能源与水资源三大战略资源中,陕西能源资源丰富,粮食基本自给,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
  首先,现有水资源十分紧缺。一是总量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时空分布不均,70%分布在陕南,70%集中在汛期,关中、陕北人均水资源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和1/3;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限,今后全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仅为60亿m3,且陕南占到80%以上,关中和陕北仅占20%。
  其次,水质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多年来,全省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渭河,以占全省16%的水量接纳了全省80%的废污水,干流河段常流量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同时造成傍河地下水污染,使得本已十分严峻的水资源形势雪上加霜,对饮水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第三,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是资源性缺水问题将更为突出,与用水需求的急剧增长形成强烈反差。二是关中和陕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受到生态环境和投资不足等因素的极大制约。三是新开发蓄水、调水工程建设难度增大、造价高、工期长。
  二、"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任务繁重
  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对我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要求全面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十一五"末,陕西国内生产总值要突破6000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8%,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加,对供水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供水水量、水质和保证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省年供水量83亿m3,其中农业用水55亿m3,工业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分别约14亿m3。现状条件下,全省年供水缺口多达21亿m3。全省有50多座县以上城市、650个乡镇缺水,有1300多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测算到2010年,全省需新增供水量39.3亿m3,其中关中需新增26.6亿m3、陕北需新增6.6亿m3、陕南需新增6.1亿m3。
  (二)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求尽快配套提高供水能力。陕西是能源大省,国家已经批准在陕北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煤的年生产能力由现在的1亿吨增加到1.9亿吨;火电总装机达到800万kw,到2020年达到2000万kw。同时要发挥煤、气、油等各种资源配置条件好的优势,建成国家大型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协调发展的大型化学工业基地。抓紧建设必需的供水项目,对确保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三)实现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要求加快渭河综合治理步伐。关中是陕西最富庶的地区,人口、城镇、经济和科技布局最密集,其中生产总值要占到全省的72%。"十一五"时期,关中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担负着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但关中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的18%,加之渭河来水减少、污染严重,关中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必须加快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步伐,采取节水、调水、治污等综合措施解决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坚持"五水"齐抓,努力突破我省水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
  "十一五"时期,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治水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并重,优先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证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用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统筹当前和长远用水,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一)全面节水,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这要作为兴水治旱和减少水质污染的长期任务来抓,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通过工程、旱作和生物三项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坚持实施节水的"三同时"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严格保水,遏制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急迫的任务是严格水功能区划目标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切实加强对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和排污口管理,大幅度减少废污水排放,逐步增加河流生态用水。从长远讲,应坚持不懈地抓好水土保持,特别是保护好秦岭这一对全国和陕西供水极为重要的绿色水库。
  (三)多方找水,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立足当地水资源,抓紧建设一些蓄水、调水工程;积极调整供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充分挖掘现有蓄水工程潜力;统筹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各类水资源互调互补。从长远讲,应加快省内"南水北调"和黄河干流引水工程建设。
  (四)科学治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防洪要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统筹规划,实行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工程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乡镇和重要河段的防洪标准。不断强化非工程措施,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洪水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主动防洪避险,实现人水和谐。
  (五)依法管水,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水行政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污和中水回用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协调好产业发展与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布局,重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化建设用水。
  四、坚持统筹安排、分区突破,重点抓好水资源配置工作
  "十一五"期间,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需新增供水量39.3亿m3,其中关中26.6亿m3、陕北6.6亿m3、陕南6.1亿m3;在新增加供水总量中,除节水、治污、调剂和优化配置等措施外,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增加的17亿m3供水量,需要通过建设一批蓄水、调水工程来解决。其中,关中年增加供水9亿m3,陕北增加6亿m3,陕南增加2亿m3。
  (一)关中坚持节水为先,治污为本,积极调水,提高效益。
  一是节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措施、发展高新节水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节水水平;通过限制高耗水产业、全面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进工业节水;通过建立节水指标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基本普及节水器具。同时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二是治污。在各大中城市和沿渭河的54座县城全面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染严重的各类企业采取断然措施,并、转、改、关、停;各类新建企业必须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咸阳黑河亭口和西安李家河水库;抓紧泾河东庄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承担起渭河下游防洪、减淤任务;陆续开工建设"引洪济石"、"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逐步解决关中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增加渭河生态用水。
  (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用水近期以区内调配为主,中远期立足黄河引水。
  陕北作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随着一批重点大型项目的建成,工业化城市化对供水的需求将急剧增长。解决这一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压缩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用水,增加工业和城市用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的调蓄力度。
  具体计划是:近期以蓄为主,建设无定河王圪堵水库、秃尾河采兔沟水库、葫芦河南沟门水库,基本满足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近期用水。解决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长期用水,还需要从黄河引水,也寄希望于国家尽早实施西线调水工程。
  (三)陕南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快城市供水水源建设和水能资源开发。
  陕南是国家和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事关国家用水和自身用水安全大局,以水源地保护为前提,坚持水、电并举,使水能资源开发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陕南水资源开发重点是建设汉阴洞河水库和胥水河焦岩水库。
  五、解决陕西水资源紧缺问题需要国家继续给以大力支持
  (一)建议国家加快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步伐。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渭河的问题,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渭河治理规划,规划所列重点治理项目总投资229亿元,其中陕西域内的项目投资155亿元,规划实施期10年。为尽快解决关中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请求国家有关部委对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给以更大的支持,将渭河列入国家重点治理河流的范围,加快所列项目的审批步伐,专项安排资金予以重点支持。
  (二)对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用水给以支持。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关系到国家能源建设大局。"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立足于区内水资源调配,强化节约用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增强调蓄能力,支持能源基地建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到2020年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需水总量将达24.6亿m3,缺额将达到12.4亿m3,需要从黄河引水解决,建议尽快实施龙口饮水工程。远期解决陕北的用水问题,建议国家加快西线调水工程建设步伐。
  (三)建议国家加大对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我省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这一地区涉及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27个县(区)和1000多万人口。该地区年向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的丹江口水库输送水270亿m3,占到总入库水量的70%。加强这一地区的水源保护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和供水安全至关重要。建议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这一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建议国家增加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投入,确保水源安全;建议把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纳入国家南水北调总体方案,并保证陕西的自用水量。
(来源:水利部,2006-06-01)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