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上海工作站7月13日讯) 广东省珠海市打造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走“聚集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质城市”的道路有了清晰的线路图。
珠海市政府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35”行动计划启动,在会上发布的珠海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纲要(草案),详尽地揭示出“135”行动计划相关联的城市定位、规划建设管理等一揽子方案。
根据“135”行动计划,珠海将在五年内拟投近百亿资金打造一个全新珠海。珠海市副市长霍荣荫称,珠海人只要以特区精神敢为天下先,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定位】
珠三角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
结合《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珠海2030)》规划要求,“135”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要把珠海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主要职能是:区域性商贸、服务和金融中心、区域性海陆交通枢纽、珠江三角洲西部临海产业基地、亚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胜地。
据了解,“135”行动计划所要构建的城市空间体系,即由一个主城区(中心城区及南湾城区)、两个地区中心(斗门城区、金湾城区)、三个新城(临港新城、唐家湾新城、横琴新城)、五个中心镇(红旗、平沙、斗门、白蕉、莲洲)及四十个左右中心村等组成。
这样的宏图如何用具体指标来衡量?根据“135”行动计划的规划,到2011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85万人,城市化水平93%,城市绿化覆盖率60%以上,每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55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等多项达标率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发展】
“东高西重、东商西实”
据了解,整个城市发展将按照“做强看东部、做大看西部”的思路,实施“东高西重、东商西实”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东部沿海城市带打造成为珠三角西岸区域交通枢纽、生产服务中心、中央商务中心、海滨休闲之都,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总部经济等。在产业局面方面,重在发展金融商贸、旅游度假创意研发等高端生产服务产业及高品质生活服务产业。根据该行动,东部沿海产业带,将建设前山物流园、金鼎物流园,唐家油气库、裕华聚脂切片厂将搬迁至高栏港区。
西部地区重在建设“中部沿江”、“西部沿海”两条城市带。中部沿江城市带将打造为空港带动的制造业集群以及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飞机维修、通讯设备等一般制造业及其配套居住产业。西部沿海城市带,将建设成高栏港经济区临海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海陆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重化产业以及滨海休闲产业。
【资金】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对于这样足以使城市脱胎换骨的战略,自然离不开庞大资金的耗动,珠海怎么办?该方案指出五年内政府投入资金不少于100亿,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筹措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市场融资、产权转移、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并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专项筹集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至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引入多元化建设投资主体,通过市场资金放大政府资金。
■ “135”行动计划
“135”行动是指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珠海“一年见美、三年变优、五年显特”
“一年见美”主要说到2007年底,通过提升人居环境的外在质量,实现城市环境的净化、绿化与美化。“三年变优”则指,到2009年底,城市空间结构更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明显优化。“五年显特”就是说,到2011年底,通过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凸显海滨山水城市魅力,形成鲜明的珠海城市特色。
■ 相关规划
交通
广珠铁路2011年建成
为了迅速提高城市竞争力,从交通网络末梢转化为交通枢纽,增强城市辐射力,“135”行动计划提出,将构建以港珠澳大桥和珠海港、珠海机场为龙头的“一桥双港”,以“八纵六横”道路为骨架、“两铁一网”轨道为支撑的区域性交通枢纽、航运物流中心和城市交通体系。
根据该行动,在2007年底前,配合广州—珠海城际轨道建设,启动广珠铁路工程,2011年底前,完成广珠铁路珠海段、广珠城际轨道珠海段建成。在港口方面,重点建设高栏港区,完善港口布局结构。2007年底前,扩建高栏进港主航道二期工程和珠海电厂二期工程,修建2个5万吨集装箱码头,筹建珠海LNG运输码头、高栏港大宗干散货码头、南水作业区大突堤。
2009年底前,扩建珠海港10万吨级航道,完善化工专区建设,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开展九洲港搬迁规划,开展保税港、区联动可行性研究。发展香洲北堤码头,提升连接珠海东部海岛的交通基础设施。
机场方面,紧抓与香港机场合作的机遇,筹建航空货运枢纽港,构筑配合珠海市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平台。配合建设空港产业区。
环保
2009年新建桂山岛水库
该计划提出,保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给一些关系民生的工程设置了日程表。2011年,城市自来水供给率和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为实施西水东调,解决咸潮期供水问题。
2007年底前,完成平岗泵站咸期供水配套工程;新建鹤洲南平原水库及其配套管线工程,新建竹银水库。2009年底前,新建桂山岛水库。2011年底前,扩建西区水厂,建设北部库群扩容工程,建设外伶仃岛蓄水供水工程。此外,在污水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也都有硬性的规定。
三新城将成新经济增长极
“135”行动中,明确提出将打造唐家湾、横琴新城、临港新城,积极推动产业向新城、新区转移和聚集,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营造城市发展新亮点。
唐家湾:
产业集群五年形成
根据相关方案,唐家湾新城将被打造成区域创新策源地。建成宜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高等教育、企业总部等多个基地,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行示范区。
珠海市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实现计划,2007年底前,将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开展金鼎中心区8平方公里农村旧村整合用地建设,启动村民搬迁上楼工作。着重发展创意产业基地的南方文化产业园建设将启动。2009年底前,将把唐家湾建设成历史文化名镇休闲旅游区。2011年底前,科技创新海岸等将初步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益。
横琴新城:
有序推进全岛开发
对于横琴新城的建设,尽管这个被定位为泛珠公共开发平台的宝地尚没有出台完整的政策,但珠海仍然提出,将贯彻基础设施先行,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有序推进全岛开发。继续建设4.5平方公里大芒洲高科技工业园,清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农村自留地整合,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小区。
临港新城:
温泉新城明年开建
依托港区经济发展的临港新城也将出现全新的面目。珠海市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底前,划定港区、港后工业区、温泉新城及生态建设区界线,建设孖髻—大虎山—西海岸生态绿地系统。全面开展温泉新城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底前,温泉新城建设初现规模,成为具有珠海海滨城市特色的崭新的标志性亮点地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胡明发、摄影文波,200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