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我市的工业企业不断增加,所面临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我市以科技为依托,采取多种手段防污,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三年来,共投资16亿元,使企业的排污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环保形势,我市在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基础上,强化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工作。
一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严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和竣工验收关。近年来,我市相继建设了炼化公司污水深度净化处理工程、晓雪啤酒厂污水治理工程等100多个治理项目。通过严谨细密的检查,截至目前,共否决不符合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的项目3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二是严格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炼化公司、石油管理局等4家企业列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单位,进行了重点推进。在大气环境整治方面,实施了石化公司发电机组除尘设施改造等50多个治理项目,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仅石油管理局的集中供热工程就取代了55个锅炉房、291台锅炉,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5000吨;在固废整治方面,安全处置危险废物2200吨,异地处置危险化学品98吨。建设了龙铁医疗废物处理厂,实现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市年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狠抓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实施排污申报和审核制度,掌握工业污染源的排污状况,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加大环保投入,治理工业污染。3年来,我市工业污染防治投资达167563.43万元,完成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溢流油水回收项目、含油污水调配项目、石油管理局油田热电厂粉煤灰陶粒工程、石化分公司热电厂除尘器改造项目等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现在,辐射环境监管机制也已初步形成,成立了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建立了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数据库,对29家单位的710枚放射源确定了身份编码,废源送贮率达100%。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我市的企业清洁生产工作也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