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引黄济淀”的一部分能维护良好的湿地环境
本报衡水电(记者张文昌)昨日上午,衡水市枣强县清凉江西岸的小油故闸徐徐提起。霎时间,蓄积在江内的黄河水喷涌而出,欢快地流向20多公里外的衡水湖区。这标志着衡水湖补水工程已正式开始。而干渴的白洋淀也将在12月4日左右便能“喝到”来自黄河的“救命”水了。
为衡水湖补水,是“引黄济淀”工程的一部分。为解白洋淀干淀之急,共计3.38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位山引黄闸调出,经过衡水、沧州流向白洋淀。为在挽救白洋淀的同时解决衡水的缺水难题,水利部门还专门为衡水湖分配了5300万立方米的宝贵指标。
据衡水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备受瞩目的引黄济淀工程于11月24日16时正式提闸,其后滚滚河水一路奔流。28日零时,黄河水从故城县贾庄进入衡水境内,开始在清凉江小油故闸下蓄积。为了保证引水过程中不发生事故,从黄河水进入衡水市的那一刻起,400多名巡查、测流职工便开始在河道两边值守。
29日上午8时,随着衡水市水务局领导按动开关,小油故闸门被徐徐提起。已在闸前蓄积了32小时的黄河水,刹那之间喷涌而出,泛着滚滚浪花向20多公里外的衡水湖奔去。测流结果显示,提闸时的流量为24立方米/秒。
29日下午6时许,黄河水开始进入衡水湖湖区。
衡水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是衡水市的备用饮用水源地,担负着重要的生产、生态功能。由于地处平原,又没有大江大河做水源,该湖补水主要靠人工引水。目前,衡水湖正处于枯水期,现有水量仅为3800万立方米。
衡水湖本次蓄水的时间为30天左右,总蓄水量为5300万立方米。蓄水结束时,该湖水位将达到21米,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用水需要,而且可以维护良好的湿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