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群策群力治理滇池

http://www.waterchina.cn 2007/8/9 新昆明网
逐步恢复生态的草海新貌

——王道兴副市长谈滇池治理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央、省、市对滇池治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机械化打捞蓝藻



依法拆除滇池周边违章建筑



整治后的入滇河道清爽怡人



省市领导听取滇池治理情况汇报



省长秦光荣视察滇池治理现场 记者赵伟摄



副市长王道兴调研湿地建设情况


早在2月25日,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 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就率队到昆明听取了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汇报。白恩培书记在会上指出:滇池保护和治理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合理、千方百计、群策群力、共同治理。

7月10日,秦光荣省长提出: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牢牢抓住当前滇池治理的难得机遇,全面开展滇池水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坚决遏制滇池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要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力争滇池污染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崇勇专题调研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强调要强化机遇意识,增强滇池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使“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比“九五”、“十五”的工作力度更大、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7月25日,张祖林代市长主持召开了昆明市第一次滇保委主任会议,提出协调解决滇池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等要求。

滇池,高原明珠;

滇池,昆明人的“母亲湖”;

滇池,昆明四秀如春的调节器;

滇池,昆明人的眼珠子,昆明人的心头之痛,昆明的神经末稍......

在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节骨眼”上,上上下下之所以如此关注滇池现状,更说明了滇池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此,本报记者8月4日专访了百忙中的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说到滇池治理,王副市从滇池现状、治理焦点等方面作了阐述。

滇池治理任重道远

温家宝总理在“三湖”治理工作座谈会提出:“‘三湖’治理,太湖是重点,滇池是难点。”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地处昆明盆地的最低点,既是城市用水的水源,又是城市污水的接纳水体。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

滇池流域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均接纳流经城中及城郊河流的污水,水质严重污染,城郊结合部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副市长说,在中国所有的湖泊治理中,滇池是制约条件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湖泊。在区域上,滇池在昆明城市辖区内,是昆明这个盆地的下游。随着昆明主城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对滇池水体污染增长的速度大于滇池治理的速度。在污染源中,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两方面,农村作物花卉种植的各种化肥增加了水质中的氮磷,加上大量城市片区的开发、发展,各种道路的修建、硬化,使得大量的雨水不可能经过土壤的过滤,就在水泥地面上冲刷,以及城市市民大量的洗衣洗澡用水等等。方方面面的污染增长,远远大于对滇池的治理增长速度。

滇池治理十多年,虽有一定成效,但污染治理的形势还很严峻: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在滇池周围生活的人群从100多万达到了现在的300多万,翻了一倍多,排污量随人口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滇池缺少外流域补水,污染治理变得很困难。

从现在滇池的情况看,最主要的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污染,而目前解决湖泊的富营养化仍是世界的难题。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

从理论上看,滇池治理的难度及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都是非常大的。但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每个昆明人也都能感觉到,春城空气质量在逐步变好,“四节如春”的气候没有太大的变化。能保有这个水准,应该承认,滇池水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现状,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我认为,我们既要看到滇池治理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困难,又要看到各级政府都将其列为工作的重点,大家,这更使我们树立了信心。

温家宝总理指出,“三湖”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的指导方针,通过全面、系统、科学、严格的综合治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三湖”湖体富营养化加重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改善,逐步恢复“三湖”地区的自然风貌,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唱响“滇池圆舞曲”

“曙光像轻纱飘拂在滇池上,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睡美人儿躺在滇池旁——”结束了“滇池治理”这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后。作为昆明人,记者和王副市长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想起了我们记忆中梦幻般美妙的滇池和那首被一代人传唱的《滇池圆舞曲》。王副市长忘情地微闭着双眼,手打着拍子,深情地唱起了这首美丽动听的歌曲。

良久,王副市长说,在感情上,我们把滇池看成是我们的掌上明珠,是我们的“母亲湖”。作为昆明人,我们心中一直有“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五百里滇池”梦。我们真的十分怀念曾经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的海埂,那儿的沙滩边、柳树下,到处都留有我们青春的记忆。如今,每当来到滇池边,看着混浊、甚至发臭的湖水,心里真不是滋味。

王副市长说,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上世纪,郭沫若一曲《滇池圆舞曲》就让我们回味无穷,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对滇池的情愫都饱含在歌词里。如今,我们依然生活在滇池边,我们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滇池。治理滇池是大事,国家关心、省市委、政府关注。而作为昆明人,面对“母亲湖”,我们不能仅仅把治理滇池当作一件工作来做,我们要倾注真情、真心来善待我们的滇池。如果我们每个昆明人都能时刻哼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不往“母亲湖”倒一滴废水,扔一点垃圾。我坚信,人心齐、泰山移,“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滇池一定能重现在我们眼前。

十年努力看到希望

治理好滇池,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云南各族人民的期盼。王道兴说,昆明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治理滇池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主要工作议程。在“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滇池治理实施中,国家、省、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滇池治理齐心协力,有效遏制住了滇池污染的继续恶化。今年夏天,太湖、巢湖等湖泊蓝藻再次大规模爆发,而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滇池蓝藻现象却是十多年来最少的一年,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经过十年的努力,从源头截污、入滇河道治理、湿地建设、到面源污染控制。围绕滇池治理这个主题,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县市区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今,看着草海深水草的复苏,滇池周边一块块湿地草长鹰飞,部分入滇河道鱼虾重现……人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坚定的信心,增强了把滇池治理好的决心。

王副市长深情地说,2月25日,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就率队到昆明听取了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汇报。白恩培书记在听取汇报后指出,“九五”以来,省、市党委、政府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入湖主要污染物有所下降,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是,滇池治理形势仍然严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对此,白恩培书记指出:“滇池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滇池保护和治理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合理、千方百计、群策群力、共同治理。”

秦光荣省长要求,要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形成合力,遵循规律、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滇池污染治理工作。要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制定鼓励节水的政策,完善水价运行机制,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加快滇池流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组织编制滇池水污染综合防治中长期规划,减少治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以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为目标,认真落实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昆明市要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理顺滇池污染治理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领导,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级有关部门要给予昆明市更有力的支持,使滇池这颗“高原明珠”早日重放光彩。

王副市长说,省委、省政府如此关心昆明的发展,关心滇池的治理,

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一湖四片”和“一湖四环”的大格局。可以说,未来昆明的定位,新昆明建设和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都在于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滇池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昆明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调节气候、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治理和保护滇池,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事关昆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乎云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形象的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在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在流域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滇池入湖主要污染物有所下降,水质继续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滇池水体基本保持稳定,滇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虽然目前滇池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但有省、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经过认真总结十几年的治理经验和教训,我们对滇池的治理充满了信心。

科学治理是关键

白恩培书记指出:“治理滇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确立滇池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开发建设与区域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实行项目建设与区域水环境治理同步实施的原则,强化滇池治理,实现开发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双赢’,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滇池水质总体保持了稳定,而且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滇池水体已经不再黑臭,水面上已基本没有了成片的水葫芦漂浮,重点水域的景观得到了明显改善,我们欣喜地看到滇池水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能使滇池水质总体保持稳定,这在湖泊治理上已经算得上是个不小的成功。这得归功于“九五”、“十五”期间,我们坚持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措施很有力的治理滇池的规划。

究其根源,滇池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滇池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崇勇提出:“滇池治理既要反对悲观论,认为滇池是“癌症”,没有办法治理;又要反对“速胜论”,认为马上就能把滇池治理好,这也是不客观的。只要我们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坚持真理,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持久、耐心、坚定不移地长期治理,滇池就能早日清澈。”

王副市长认为,科学治理,首先就要对滇池污染的前因后果有足够的、科学的、客观的认识。有了客观认识,才能有科学决断。在过去的11年里,各级政府投入到滇池治理中的资金达47亿多元。面对依然变化不大的水质,有人说这么多钱打了水漂,这种认识就不科学,不客观。今天的滇池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与十多年来的治理、及时的投入、各种科学手段的使用是分不开的。他说,滇池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而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等各种面源污染源源不断地进入滇池;加之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日积月累,故而污染严重。

面对这种状况,更要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完备的治理方略,过去几年在治理滇池上,投入了比较大的人力财力,但在怎么科学预防、保护、治理上力度还不大。对源头治理,特别是城市、农村面源污染还缺少强硬的措施和科学的办法。从国外的经验看出,湖泊治理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谈到前瞻性,王副市长举了一个例子: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当初建设时,日处理规模只有4万吨,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北片区发展会如此快。现在这个片区每天产生11万吨污水,四污水处理厂即便每日超负荷处理污水6万吨,也还有5万吨不得不通过其它渠道直排盘龙江,最后流入滇池。

王副市长认为,在治理滇池的管理上要有科学分工,要有效的明确市、区、乡、村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各种职能,特别要加大对滇池的监管治理力度,要充分发挥行政、社会有效统一的监督效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千方百计、科学合理、的目的。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