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长河上段,从昆明湖到北京展览馆后湖整治竣工,北京市领导即提议可否打开转河?北京市水利部门于2001年完成恢复转河的规划,2002年10月立项开工,是为2003年北京市重点工程,治理长度3700米,总投资6.26亿元,于2003年9月竣工通水。
转河的成功恢复,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其标志有二: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城内很多河湖被填埋,例如:前三门、东、西护城河、菖蒲河、太平澍与莲花池等。进入二十一世纪,莲花池恢复了,菖蒲河及转河重新被打开了,这是人们对水面在城市中重要性的再认识、是治水理念的一次更新。2.长河上段整治相对容易,转河地处城区整治相对较难。因转河地区的环境已经是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新开一条河道穿越其间谈何容易,再则,如何给新河定位?将新转河搞成什么样子?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满足城市防洪、供水、通航的要求的同时,还需完成污水截流,改善河水水质,改善西直门外地区的周边环境,并带动其经济的快速发展等目标外,又提出了生态治河的目标,这是经济发展,进入后小康时代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提出“以人为本,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宗旨,必将对水利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河不长,可是在不到四公里的范围内,却区划了六个功能景观段,即: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和绿色航道。这六段是根据该段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定位的,六段六个样,尤其是前两段,给人的感觉是回归自然,河岸曲折迂回,一个个浅水弯似小型湿地,其中普栽着各类水生植物,木桩护岸、涉水石墩、亲水栈桥等设施让人们能走到水边,真正做到人水相亲,实现了生态治河的既定日标。
(水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