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通报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公布了最新查处的10家企业违法排污案。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了清理整顿情况:8月10日至9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派出6个督察组,分赴12个省、自治区,实地检查了27个地(市)、53个县(区)的155家企业。全国已出动执法人员36万人次,检查企业15万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万家,其中确定应关闭、停产、依法取缔的企业6849家。
这些数字无疑反映了政府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也不能不引发人们对我国水环境安全的深深忧虑。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当年七大水系741个重点监测断面中,29.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0.0%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40.9%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暨项目投资洽谈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宝兴指出,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角度看,污水处理能力的增长跟不上污水排放的增长,尽管各级政府在治理建设方面的投入占国债投资的50%以上,但空气污染、水污染状况仍然在加剧。其中水污染每年递增5到6个百分点。
在洽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水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技术产业处处长王开宇说,我国水环境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短缺和质量较差。
他说,目前废水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仅内河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海岸污染也比较严重,近岸海水水质超Ⅴ类的比例也比较高,近年来赤潮的次数比过去更加频繁。
潘岳认为,当前清理整顿不法排污的任务相当繁重,遏制反弹的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企业置环保法律法规于不顾,顶风作案;一些新建项目仍拒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直接干扰、阻挠清理整顿行动;一些地方和行业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布局抬头,部分已经关闭的小企业死灰复燃;环境执法能力薄弱,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实行有效监管。
王开宇说,从污染构成的总体结构看,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的比重增加很快,目前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各总排污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的湖泊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主要是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以滇池为例,周边城镇很多污水直接进入滇池,导致了该湖的严重富营养化。
治污任务相当繁重
王开宇预测,未来我国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生活的污水排放量将会继续增大,饮用水的安全仍将受到威胁,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会影响水环境安全。
据测算,2010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将达到1995年的2倍。全国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2000年是1159亿吨,到2005年将达到1250亿吨,到2010年会到1320亿吨,其中废水排放量在2000年是194亿立方米,2005年将达到210亿立方米,2010年预计是225亿立方米。
华北市政设计研究院教授郑兴灿在中国水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环境有两个具体的要求: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人和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包括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在内的环境保护。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的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控制。另一方面必须有国家、地方的法规对这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和推动,并且要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来实施。
王开宇说,“十五”规划的目标是:水化学需氧量要控制在1300万吨,氨氮含量要控制在165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60%,60%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要质量达标。
他透露,按照计划到2005年底三河三湖就要建成1511个治污项目,但是到目前为止完成了247个,占应建项目的16.3%,还有954个项目没有动工,占63.1%,所以未来的任务还比较重。
分流域看,在“十五”规划中,淮河流域要建设488个水污染治理项目,目前完成了89个项目,在建的还有69个,还有330个没有动工;海河流域计划项目是496个,在建的是66个,尚未动工的还有371个;辽河流域要建221个,在建的是40个,未动工141个;太湖流域、滇池流域本来要建26个,但是未动工的还在21个。
另外,淮河流域计划要建161个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经完成了22个,在建的33个项目,未动工还有106个项目;海河流域计划的186个项目里面有133个项目还没有开始建设;辽河流域计划的65个项目有43个项目还没有建设,只完成了7个项目;太湖流域计划的147个项目还有60个项目没有开工建设……
王开宇认为,水污染防治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一要严格控制排放的总量,继续削减工业污染。第二是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对水污染重点排放行业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到2005年和2010年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分别达到60%和65%。使得工业增产做到“增长低增污”,甚至“增长不增污”。第三是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第四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综合防治面源污染。第五就是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海上的一些入海口方面要制定一些减污措施。第六要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第七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第八要严格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们国家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水体中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比例还比较高,要严格控制。(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