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是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三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市等47项全国先进称号,进入了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前列;全市有华西集团、法尔胜集团等l 3家上市企业。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0亿元,全年财政收入45.09亿元,被誉为“江苏第一财神县。”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江阴市政协在全市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广大农村居民对于黑、臭的河浜、池塘影响环境,造成危害的抱怨之声最大。因此,江阴市政协把这次民意调查的结果发布在《江阴政报》上,并引起了市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同志亲自批示:一定要把家河治理好,还农村蓝天碧水。市政府根据这一要求,责成市水利农机局、市爱卫办、市卫生局对全市农村庭前院后的“家河”的水质、淤积程度等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摸底;要求市水利部门利用1—2年时间彻底改变“家河”的现状,并以此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的水环境。
江阴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水利建设。自1991年以来,该市每年都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亿元左右,使全市水利建设进入了大投入、快发展、高效益的新阶段。近几年来,该市又投资近亿元,相继建成了东横河枢纽、黄山港闸站等工程,使城区的水环境得到了改善。即将进行的清洁“家河”工程,是继城区水环境整治后,全市水环境整治的又一大手笔,这次“家河”水环境整治有以下特点:
一是群众不出钱而受益的工程。 被农村居民称为“清洁家河行动”的整治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以今冬明春为治理重点,全市8000多条庭前院后的河浜、地塘要在2005年3月前全面整治结束。本次整治的标准为“三清一建一改善”:即清淤泥、清杂草、清垃圾、建长效管理组织和队伍、全面改善水质水环境。整个工程不需老百姓出一分钱,其工程资金主要来自镇、村两级,市政府还将拿出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二是群众可以提要求的工程。为保证清洁“家河”行动的顺利进行,江阴市水利农机局将邀请“家河”周边的群众,作义务监督员,对整治的标准、工程的规模等实施全程检查。群众举报一经查实,将扣除市拨资金并在全市通报。在此基础上,市水利农机局还将按照自查与抽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专业检查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整治工程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监督。
三是全面彻底整治的工程。全市如此之多河浜、池塘清理后产生的垃圾、淤泥会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据清洁“家河”行动技术人员介绍,整治前技术人员将按村为单位进行统一安排,对常年淤塞,失去蓄水、提供生产用水功能的死河浜,作为淤泥堆放地。对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杂草集中后统一填埋。对过多的淤泥将采取统一堆放或外运至园区、开发区作填土用。清洁“家河”行动结束后,市卫生局、爱卫办将配套相应的卫生设施,如垃圾房、垃圾筒等。市水利农机局将建立一支兼职的河道管理队伍,对整治后的“家河”进行检查,并把整治后的“家河”,交由市水利供水工程管理处统一管理,利用该处执法队伍,保障整治后“家河”的卫生。市爱卫办将在全市农村进行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改变镇村群众的不良习惯。
来源:江苏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