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1月17日讯)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部门为民办实事,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近期举行“市民环保大接访”活动。活动中,黄石市环保局局长王增培和市民面对面,倾听市民群众对身边污染事件的投诉和对环保工作的心里话。王增培在活动中承诺,10个污染问题今年内将彻底解决。
环保局长倾听市民心声
哪些污染最突出?您对环保工作有哪些建议?
近日,在黄石市环保局举行“市民环保大接访”活动当天,王增培及环保局副局长彭玉成共接待来访群众16批次,接到群众反映污染问题10个,主要涉及废气、废水和噪声污染3个方面。
下陆区长乐山村居民反映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排放废气、堆放废渣影响居民生活。王增倍回复说会后和企业协调解决。
对于大冶金湖街道办附近3家小选厂污染周边环境,彭玉成称要结合目前大冶市正在开展的整治“五小”行动,依法予以整治或取缔。
有群众反映环湖路磁湖小学附近一家个体经营户,经常在门前给所经营的设备刷油漆,刺鼻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西塞山区环保分局当即前往现场责令这名个体经营户整改。
黄石市民反映金花大酒店的烟囱近1个月经常冒黑烟。黄石市环保局答复,经调查系这家酒店锅炉房除尘设备老化造成。当天,环保部门要求金花大酒店尽快维修除尘设备。
针对此次“市民环保大接访”活动中群众反映的10个环保问题,黄石市承诺力争年内彻底解决。今后,黄石市环保局还将继续举行“市民环保大接访”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环保部门进一步倾听市民群众的心声,除了受理各类环境问题的监督举报外,还将为群众解答环境保护方面的疑难问题。
黄石城区曾因降尘量高,曾得名“光辉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毋庸讳言,黄石市污染问题由来已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石,正是空气污染尤为突出的时候。黄荆山一带,开山塘口遍布,炮声隆隆,灰尘漫天。市中心的水泥厂和电厂,浓烟滚滚。大批的企业与居民区混杂在一起,华新路、武汉路一带集中了灯泡厂、健身器械厂、轴承厂等10余家工厂,烟囱林立。“光辉的城市”光是灰!数据显示,当时黄石城区的降尘量每月每平方公里达到90吨以上,“光辉的城市”由此得名。
同时,青山湖周边,制药厂、针织厂、麻纺厂、黄棉厂等紧密相依,这一地区当时被称为黄石的纺织工业生产区。厂区的污水就近直排青山湖,高峰时,40余个排污口向湖中排污。青山湖的污染就此种下根源。
噪声、烟尘、污水环绕,城中的居民却处之泰然。黄石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唐元鹏说,“当时,很多市民没有环保的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
“那时候,我们哪里会想那么多?烟囱越多代表发展越快,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兴旺!”居住在华新一带的老居民回忆,那时候,从华新窑里飘过来的水泥烟尘在周边屋顶能结成几厘米厚的泥垢。
政府重视环保,市民环境意识提高
1973年,黄石市城建局新成立一个科室——“三废”处理办公室。“三废”就是废气、废水、废渣,如今屡遭市民投诉的噪声污染并没有被囊括在内。直到黄石建市20余年后,环境监管工作才有了专门的部门。
1975年,环保职能从城建系统剥离,由市政府下设“环境保护办公室”。1979年底,黄石市环保局正式挂牌成立。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环保逐步受重视。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从对传统的“三废”治理转变到对噪声、电磁辐射、光、基因等众多领域,多年累积的环境问题得到正视与回应。
“随着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市民环境意识也大幅提高。”唐元鹏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30年前,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周边的居民神色自若;30年后的今天,邻居家的装修就可能引发一次投诉。
为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减少扬尘,黄石市政府通过关闭、淘汰、否决等机制,大力整治污染企业,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前不久,底栖动物近乎绝迹的磁湖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专家在磁湖圈定的水体生态修复圈内发现了螺蛳。这传递出一个信息:生态修复圈内的水质得到改善。
“纵观环保30多年,过去是环保人自己不断地喊环保重要,而今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群众都在积极帮助和促进环保人干工作。”王增倍对记者说:“可以说,环保事业面临新机遇,环保历史进入新里程!作为环保人,若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就有负于党和政府的期望,有负于人民群众的重托,有负于自己的使命。”
(来源:中国环境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