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湖地区首届高校环保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院、湖北省财专等东湖周边高校负责人就高校污染和东湖的污染防治等问题同环保部门进行了座谈。
据武汉市环保局东湖分局调查,周边高校已成为东湖的污染源之一。东湖周边27个主要排污口,高校占了一半以上。全湖每天接纳污水总量达30万吨,武大、华中科大等5所高校就占了7万多吨。受生活污水的污染,东湖水体高锰酸盐、生化需氧量等8项污染物超标,水果湖、庙湖、喻家湖等部分水域已超富营养化,湖内氮、磷严重超标。高校污染主要来自实验室和餐饮业,尤其是实验室污水浓度较高且变化大。高校餐饮业排污均未达标,锅炉、大灶清洁能源使用率低,煤烟型污染较重,武大等5所高校燃煤锅炉55台、大灶143个,年烧煤3.1万吨,每天向东湖上空排放大量烟尘。
针对上述问题,武汉大学副校长、武大环委会主任龙小乐提出高校自身要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削减污染。同时要制止东湖水体分割,对东湖排污应疏堵结合、市政管网要雨污分流。武汉大学率先在高校中实行的绿色实验方法——“微量实验法”,因其减少化学试剂用量3/4、减少事故、少污染利于环保而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