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治水结硕果
1998年以来的5年,是云南治水事业发展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速度最快、效益最突出的5年。
——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5年来,全省水利和地方电力建设共完成投资225.5亿元(其中国债投资57.35亿元),比上个5年增加了86.5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水利建设总投资的41.5%。
——以“润滇工程”为标志的水资源开发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5年共建成和基本建成大中型水库32座,增加蓄水库容16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中型水库蓄水库容55亿立方米的29%。作为云南省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的“润滇工程”48座中型水库已有20座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工程性缺水突出、水供需矛盾尖锐的情况。
——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力度加大。1998年以来,投资8亿多元重点治理主要江河,建成各类堤防1064公里。40座列入全国除险加固规划的重点中型病险水库,已经中央批准开工39座,到2002年底完工21座。5年中,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效益达200亿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洪旱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饮水解困、农村水利工作成效显著。5年来,共解决477万人的饮水困难,超额完成任务。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全面启动了12个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和一批节水增效示范项目。5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除涝面积分别达到205万亩、67万亩和30万亩,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培育、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5年来,全省完成水土保持总投资12.7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万平方公里,治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以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为重点的地方电力建设稳步发展。5年完成投资95亿元,新增装机102万千瓦,建成48个初级电气化县和1个电气化州,新增用电户153万户,解决了64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全省128个县市区中,有98个县主要由小水电供电,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98.46%、92.44%,初步缓解了困扰该省多年的农村电力紧缺局面。投资13.34亿元,完成了33个县的农网改造任务,仅2002年就减轻农民负担3866万元。
一串串简单的数字,反映出云南5年治水取得的累累硕果,凝结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心血与汗水,也展示出云南水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开发保护一肩挑
云南省地处江河上游,境内六大水系,30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自然生态良好,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维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是水资源大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5000多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工程型缺水状况十分严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被列为全省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水利人肩上的双重重任。如何在保护中实施合理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有效保护,成为云南省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在,云南省一系列水资源开发、配置、保护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润滇工程”已有20座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滇中调水”这一群众翘首企盼了50多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已由梦想转为具体行动;高原湖泊在历经劫难后,又被人们视为“掌上明珠”,开始了湖区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抢救建设。
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云南的中小水电发展为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奠定了良好基础。多年来,云南省推广“小水电代柴”已累计节约薪柴81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育林面积约200多万亩。迪庆的香格里拉县,通过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实现了“以林保水,以水发电,以电护林”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9%,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香格里拉县的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利部党组今年提出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为云南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机遇。全省规划的59个小水电代燃料县,到2010年可保护退耕还林面积855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2269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9682万亩,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11万亩。每年代燃料用电量23亿千瓦时,可节约薪柴1400多万立方米。
描绘发展新蓝图
不可否认,近5年来云南水利事业的发展世人瞩目。但是云南水利人也深刻认识到,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治水工作还存在种种不足。他们把这些不足概括为“两低”“两差”“两不适应”,即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低,节约和保护意识差,治水观念和水管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云南水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在眼前。今年年初,云南水利部门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云南水利怎么办?”的学习讨论。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省提出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水利超常规发展。
他们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遵循新时期中央的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前提,以水价改革为突破,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保障,加快建设水资源开发、防洪保安、供水安全、水资源保护、农村水利和农村水电“六大工程”,逐步构建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水管理、水利法规和水利投入保障“六大体系”。到2020年,建成稳定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坚固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良性循环的水环境保护体系、科学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水利法规体系和长期有效的水利投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资源配置优化、防洪安全可靠、用水节约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水利新格局,从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踏上新的征程,云南水利人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