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从9月中旬开始对沈城供水设施进行秋季大检修,共检查出管网隐患20余处,同时查明制约沈城供水质量的三大“瓶颈”:部分管网老化、部分管线材料不达标、漏失率严重。
自来水流失每天造成经济损失75万元
根据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正在进行的供水管网普查结果显示,管网漏失主要源于两大因素:管材不达标及管网老化是造成漏失的主要原因。因管网老化及管线材料不达标而造成的自来水漏失率已超过24%%,这意味着,每日将有30万吨价值在75万元人民币的清水白白流掉。
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原因是,管网建设初期即存在严重质量问题。2000年以前,小区内管网建设未划入供水部门负责,而是以开发商自行委托施工方式进行。部分开发商缺乏统一规划,选用低劣材料,使得管网抗腐蚀能力降低,造成跑冒滴漏严重现象。
208公里供水管网“服役”已超50年
据悉,沈阳市的给水管网始建于1915年。截至目前,直径在75毫米以上的给水管网总长度已达到2601公里(不含小区内网)。在2601公里的给水管线中,按照目前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运行超过50年的给水管线至少为208公里,主要分布在营口西路、北四经街、泰兴路等地区,而该几处地区的给水管线管道直径均为100毫米,一旦出现问题,马上会对城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影响。
这些地区仍在用石棉管网
按照质量监测部门的规定,城市供水管线严禁使用石棉管。但由于历史原因,沈城铺设于建国前后的给水管线仍延续了禁用的石棉管,如小北关街202号巷直径在279毫米的给水管线、善邻路直径为368毫米的给水管线及黄河大街直径为279毫米的给水管线。
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得到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的重视,但由于管网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致使该问题到目前并未得到及时解决,其管材亦未得到及时更新。
特别提示
因“秋检”需要,以下地区将出现降压、停水现象。
10月29日7时~17时,皇姑区西部、沈河区北部、和平区北部地区将降压(部分地区停水);虎石台地区停水。
10月30日8时~17时,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降压,局部地区停水。 《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