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浙江省:城镇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暨推进新国标实施研讨会在嘉兴召开(图)

http://www.waterchina.cn 2011/6/12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12日讯)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部指标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为总结近几年来各地在提高供水水质和安全保障水平方面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工程建设与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努力实现在2012年城镇供水水质全部达到新国标106项指标的要求,推进全国城镇供水水质达标工作,中国水协于5月31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主持召开了“城镇供水水质保障技术暨推进新国标实施研讨会”。

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做了“面向新国标全面实施的水质挑战与技术对策”的报告。曲院士介绍了他们对全国城市的水质调查情况,全国重点城市水质超标情况是:出厂水超标的指标中,常规指标中最严重的臭和味在61.9%的水厂中超标,其次是氨氮有8.5%的水厂超标、硝酸盐有1.6%的水厂超标,农药污染中4.5%的水厂中除草剂阿特拉津超标,消毒副产物中10.2%的水厂二氯甲烷超标、2.3%的水厂三氯甲烷超标、1.3%的水厂三氯乙醛超标。对全国不同级别城市的调查结果是调查了1465个设市城市的水厂,511(34.8%)个水厂有浑浊度、消毒剂余量和COD的超标;县城的1272个水厂652(51.2%)的水厂有浑浊度、消毒剂余量和COD的超标。所以目前的有机污染是我国各级城市面临的主要水质问题,耗氧量的超标加大了消毒副产物超标的风险。曲院士针对我们当前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新国标全面实施的的技术策略:1、常规工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有巨大的提升潜力;2、深度处理工艺必要时应该采用,但必须与常规工艺有机衔合;3、新技术应该推广应用,但必须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4、给水工艺需要革新和进步,但必须适合中国国情;5、水质标准要不断完善,但必须体现健康风险理念。

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邵益生做了“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与监管体系”的报告。邵院长首先梳理了现行水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分析了现行监管体系的主要问题:1、法律地位不明确;2、部门规章不完善;3、组织机构不健全;4、监管手段不给力。最后给出了体系发展的思考:1、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立水质监管的法律地位,加强行政督察,健全监管机构,提高水质监测能力;2、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和路经,推动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多样化监管方式;3、拓展监测体系功能,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建立城市监管业务化平台,建设水质“安全评价与预警系统”,建设水质业务管理与支撑体系;4、加强城乡统筹,提高村镇水质检测能力。

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健做了“水源切换条件下的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的报告。张教授首先经介绍了北京在2008年9月切换北京水源引起的情况,把北京以密云水库为水源的水厂切换为河北的水源,水源切换后,打破了管垢和水之间原有的化学平衡,造成了严重的“黄水”问题,造成10万居民受到严重影响,有16个小区被卫生部门行政管控。对黄水的原因分析和控制:北京密云水库水源自来水的硫酸盐浓度只有47mg/L,而调水的河北黄壁庄水库水源自来水的硫酸盐浓度为180~220 mg/L,打破了管网中原有的水质化学平衡,使管垢中的铁锈过量释放溶入水中造成。张教授和水公司成立的小组对北京市不同管材、管径和年代的水管分别截取样品进行试验,得出了管垢铁过量释放的水质影响因素等结论。水质影响因素是:高硫酸根离子、高氯离子(形成溶解性更大的络合物,溶解释放破坏管垢);低溶解氧、低余氯(还原成溶解性更大的二价铁破坏管垢);低碱度、低pH值(加速三价铁的溶解破坏管垢)。针对黄水采取的策略:1、水源调配对策,针对原水进行勾兑调配;2、药剂控制对策,调高pH,投加缓释药剂;3、管垢性能改善对策,调高游离氯,形成硬垢;更换或者喷涂内衬。

本次会上还做了多个主题报告。其中管网的二次污染和二次供水的运行管理问题得到了大会的高度关注。来自沈阳水司的张亚峰副总经理介绍了二次供水的沈阳模式,来自重庆二次供水有限公司的侯淳副总经理介绍了二次供水的重庆模式,还有来自合肥、上海等地的水司介绍了二次供水的有关问题。目前全国二次供水的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指派供水公司负责,这种模式以沈阳为代表,沈阳水司在2007年对原分散管理的居民二次供水加压泵站全面接受管,实施专业化管理;一种是重庆模式,成立专门的二次供水有限公司,负责对二次供水的水池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一种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供水公司配合政府做清洗消毒工作等。

(来源: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11年06月07日)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