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2月21日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放出来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 ”昨天上午,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柴吕波介绍说,未来3年,舟山本岛及周边岛屿的居民,也能喝上这样优质、安全、干净的“深度处理水”。
柴吕波所说的“深度处理水”,得益于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舟山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这项总投资3亿元左右的民生工程,计划对本岛5大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记者了解到,明年春节前后,临城水厂将率先拉开改造“大幕”。
水质提升,这是道“民生考题”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对自来水口感、水质的质疑时有出现。如何提升水质,成了摆在政府及自来水公司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柴吕波说,像嘉兴及江苏太湖周边的一些城市,都已实施了深度处理工程。 2007年,我市成立自来水深度处理课题组,并提出了相关方案。
水质提升也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切实提高饮用水水质的议案》,这份议案由市长周国辉领办。最终,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我市确定上马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
揭开“深度处理水”的面纱
原水进入自来水厂后,要经过一系列工序,才能变成合格的自来水流入市民家中。目前,我市仍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通过常规混凝、沉淀、澄清过滤等净化水质,并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技术。”柴吕波介绍,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臭氧接触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过滤,达到改善、净化饮用水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能有效消除原水中超标锰、铁和有机物等,同时保留有益矿物成分,对水质提升效果较好。
可经受106项指标的“考验”
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水质检测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
在柴吕波的办公桌上,就放着一本厚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像微生物检测指标从2项增加到6项,饮用水消毒剂检测指标从1项增加到4项……”柴吕波指点着说,国家对自来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舟山的“深度处理水”,不仅能经得起这106项指标的“考验”,而且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接轨,从而实现岛城自来水水质的“大跨越”。
临城居民明年10月有望最早喝到
舟山市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预计总投资3亿元左右,计划对临城水厂、普陀水厂、虹桥水厂、城北水厂、岛北水厂等本岛5大自来水厂进行改造。记者了解到,一家5万吨级的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投入6500万元左右。“最先动工的将是4万吨级的临城水厂。”柴吕波介绍,目前临城水厂改造的前期准备已基本完成,预计春节前后正式启动。到明年10月左右,临城地区的居民将有望喝上“深度处理水”。此外,明年上半年临城水厂还将启动8万吨级扩建工程,计划2013年完工,届时这家水厂一天能提供12万吨“深度处理水”。
到明年下半年,5万吨级的普陀水厂也将启动改造,预计到2013年正式通水。定海的虹桥水厂将在2012年底前后动工改造,计划2014年竣工通水,同时其日供水规模由10万吨减少为8万吨。日供水3万吨的城北水厂,也将同步进行改造。此外,新建的岛北水厂目前正在进行地质勘探,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可达8万吨,预计2013年底竣工投运,届时这里流出的也将是“深度处理水”。
(来源:舟山晚报,作者:董佩军,上海供排水项目网刘小冈编辑,201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