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治水兴业 污水村鱼跃清波

http://www.waterchina.cn 2012/1/19 四川农村日报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月19日讯)射洪县农村的各类塘库堰和支溪河众多,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去年来,射洪以治理水污染为突破口,将“治水”工程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昔日的污水村重现生机,老百姓尝到甜头后,让治理结果长久“保鲜”。

臭河沟变休闲地

1月10日,一走进射洪县明星镇场镇,一条清澈的河流就映入眼帘,河岸边的人行休闲道上,散步和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这条穿镇而过的河流名叫龙洞河,以前臭得熏人,过路都要捂到鼻子走!”正在河边散步的78岁村民马昌旭说,上游来水污染、人畜粪便直排、河岸垃圾乱堆是造成龙洞河污染的主要原因。

从一条臭河沟到村民喜爱的休闲地,龙洞河的改变始于去年6月的农村 “治水”工程。据射洪县农村环境治理办公室主任李俊介绍说,去年6月,射洪县投资150多万元,对龙洞河进行彻底整治:建起了4组大型污水处理池,日处理污水量达到了400立方米,从源头上保障污水不进河;整治500米的河堤,清理垃圾杂草,种上观景植物,并配套了路灯、椅凳等设施。

龙洞河焕然一新的面貌,让周围村民的生活习惯也跟着改变。“这么干净的环境,想乱扔乱放都下不去手。”河岸龙桥社区村民胡兰乐呵呵地说,河边不仅清洁工长效保洁,居民的生活垃圾每天也有垃圾车收集清运。
污水村引来水产业

位于省道205线旁的沱牌镇竹林村聂家湾,同样曾因水而烦恼。

“这里的山湾地形,每到雨天,山水直泻下来,把山下的近百亩地泡烂了不说,污水还流得到处都是!”竹林村村支书李培兴说,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这块烂泥地不仅影响村民出行,也阻挡了村民致富的道路。

如何甩掉污水村的帽子,让烂泥地重获生机?竹林村改变单一治理的思路,将治水同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村民大会的决议,依托水源充足的优势,引进业主发展水产养殖,将烂泥地变成养鱼塘,并硬化道路、沿池栽种绿化植被,一改昔日脏乱差的环境。

“竹林村就在公路旁边,交通方便,现在环境整好了,周末过来钓鱼和休闲的人多得很。”在村里承包了10多口鱼塘的养殖大户税国勇尝到了环境改变带来的“甜头”。

“像明星镇、竹林村这样通过治水工程而改变面貌的乡镇,在全县共有30多个,我们通过分类制定治理方案,打捆各类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农村水环境,把农村污水治理同民生项目、农业产业相结合,保鲜治理结果。”李俊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作者:特约记者成龙,上海供排水项目网刘小冈编辑,2012年1月19日)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