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市水环境治理办公室举办的全市水环境治理专家系列座谈会开讲。来自中南市政设计研究院的顾问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吕品祥首位登台,向与会的新闻界等人士阐述了关于深圳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观点。据悉,继昨日座谈之后,今后,市水环境治理办公室还将邀请多名国家环保总局、清华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逐一登台,为深圳市的水环境治理出谋划策。
深圳是个缺水城市
“提到深圳是个缺水城市,很多人不能理解,说深圳一年180多天都是降雨天,需要这么多水干啥?其实这个观点不全面。”吕品祥表示,深圳虽然是个海滨城市,但由于自身没有大的河流、湖泊等水源,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天然降水。尽管每年下雨时间较长,但因河流短、地势不利于蓄水等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雨水都渗入地底流入大海。“深圳大大小小的水库、坛坛罐罐都存下来每年大约能供给3.8亿吨水,与全市每年10多亿吨水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他指出,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已远远超出了1993年时有关部门按人口450万、国民生产总值4500亿元所做的用水规划。目前,深圳市水资源的供应主要靠本地中小型水库和境外引水,其中境外引水水量已占到全市供水量的50%以上,本地中小型水库蓄水的利用接近极限。水资源缺口已几近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20年内用水基本无忧
虽然深圳是个缺水城市,但是20年内深圳用水基本无忧,现已落实到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相关需求。吕品祥表示,目前深圳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20亿吨。依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即便到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6000亿元,人口预计增至800万,现有的水资源也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最关键的是怎样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
应积极控制人口
“80年代前,深圳的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可是到了今天,难以找到一条完全干净的河流,人口的急剧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特区建立之初就来到深圳的吕品祥对深圳充满了感情。他指出,人口的急剧增加应和当地的资源利用结合起来。
他告诉记者,依据国际上普遍通用的评定标准,合适的城市居住环境是每平方公里4000人至6000人,而深圳市现在很多小区每平方公里已经达到了7000人,罗湖有些地方甚至超过1万人。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巨大生活污水量的产生和此有很大关联。
查出病因对症下药
下一步深圳市的水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该怎么展开?吕品祥也现场支招。他认为首要的是踏踏实实做好综合的调查研究,“诊出病因”,然后制定出系统全面的总体规划,再对症下药,全面部署。
“治污要和治病一样,想治愈疾病,必须找出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根治目的。”他表示,当务之急应该广泛、认真地展开调查工作和制定方案。重点抓好布吉河、新洲河、福田河和观澜河、茅洲河5条河流的整治工作,做好雨污分流和对污染大户的“截流”,在排水系统的运营上应走市场化道路。(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