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中、安康人谈起十堰,他们都知道,当年国家建设二汽时,最初选址,汉中、安康都在候选之列。他们认为,当时汉中、安康人思想观念陈旧,“以粮为纲”,怕占好田好地,最终使二汽建在了十堰。他们对十堰有东风汽车公司羡慕不已。
的确,十堰是一座汽车拉来的城市,汽车产业占工业产值的80%,产业集中度之高国内罕见。同时,十堰市区拥有常住人口50多万。今天,十堰已是鄂陕豫渝毗邻地区最大城市,更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最大的城市。
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十堰成为水源区内最令人关注的环境影响因素。
翻阅当年的资料,二汽在十堰建设时,并没顾及日后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只是按灌溉用水考虑设计,对城市污水排放的标准是5类水质。基于技术与认识原因,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堰市经济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却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
“建厂之初,流经十堰城区的百二河、神定河水草丰茂,鱼虾嬉戏。可经过那个时期的污染,神定河的鱼虾基本绝迹。神定河流域就像当年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污水滚滚。”十堰市环保局水污染科科长胡小凡,同我们谈起往事,语气低沉。
生活废水、酸洗废水及含油废水排放,是十堰市水污染的最大特点。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十堰市水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十堰市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加大治理的力度。
由二汽更名的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在原来已有的环保设施基础上,又投资上亿元,更新、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十堰市也关闭了20多家无法根治的污染企业,治理的120多家污染企业先后实现了排放达标。这时,十堰市水污染防治面临新的变化,城市排放的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比例,由原来的1∶1,变为4∶6,污水主要是氨氮超标。
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十堰市环保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污水排放标准由二类标准提升到一类标准。为服务南水北调这个大局,在国家还没有启动水源区水污染治理规划时,十堰市政府依据实际,及早展开水污染防治行动。
早在1997年,十堰市就动议建设神定河生活污水处理厂。2001年早春,在十堰市东北区的神定河边一个叫做八亩地的地方,一座日处理能力达16.5万吨生活污水的工厂,举行了奠基仪式。13日,记者与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汪尧平一道,来到水源区内第一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采访。厂负责人陈世忠告诉记者,这里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近3亿元。一期工程去年底建成投运,二期工程今年底完工,将担负起十堰城区65%的污水处理。
记者看到,经过去小渣、沉沙、曝气、去磷、脱水等一系列物理及生化处理工艺,来自十堰城区浑浊的生活污水,在这里最终成为哗哗清水,沿神定河而下,轻松流入汉江。
在十堰市,像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还有两个,一个是西区的花果生活污水处理厂,另一个是即将动工的位于东片马家河上的污水处理厂。
年底,十堰市区居民每使用一吨水,将收取0.25元的排污费,以保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即使这样,每年还有1000多万元的缺口,政府将进行补贴。看来,为保北方人民喝上干净水、卫生水、放心水,十堰市政府和市民都在“买单”。
十堰城区的东风公司,对生产、生活污水如何处理?我们参观了东风公司一个专业厂——车轿公司十堰工厂。厂内的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技术员侯新珍介绍,该厂生产、生活污水都集中到污水处理站,进行隔油、沉淀、气浮等工艺处理,年处理能力200万吨,废水进行再次利用,用于冲刷厕所和冷却水,每年回收200多吨油。
在污水处理站,记者发现一个设施指示灯在闪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是湖北省环保局设在该厂的一个远程监控装置,企业排污达不达标,省环保局专家在武汉就可知道。
这只是东风公司生产企业水污染治理的一角。东风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推行清洁化生产,到去年底,通过了ISO14000国际环境体系认证,一次性拿回了37个证书,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环境体系认证的汽车集团,在国家特大型企业中也是第一个。
近日,国家正在制定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划,十堰市已被列为水质安全保护区及水源安全保护区,国家将投资9亿多元,在十堰城区及各县市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十堰市是水源区内最大城市,应当是水污染防治最好的城市,决不能是污染最大的城市。”就在记者踏访离开十堰时,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吴成昌也动身前往北京,去完善有关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湖北日报记者曾祥惠 黄中朝 张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