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指南》编撰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组织编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为技术负责单位。该《指南》主要是为了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医院排放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管理、促进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配合国家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即将颁布的《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实施而撰写的。该《指南》共计十一章,内容涵盖医院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医院污水的收集、工艺选择、工程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管理、费用分析和劳动保护等。《指南》还根据医院性质、规模和污水排放去向,兼顾各地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专家组在鉴定会上指出,该《指南》可针对不同情况,在各个环节上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成员同时认为,该《指南》具有四个重要创新点:一是《指南》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现实,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提出了三类级别的处理工艺,符合中国国情;二是《指南》全面体现全过程控制原则,不仅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给出了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污泥的处理技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了医院的二次污染,从各个环节上控制了医院污水的危害;三是《指南》首次提出医院污水治理和生态安全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对全国医院污水处理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转载须注明中国水星)
注:为全面满足各界网友以及同行需求,“中国水星”近期将在“技术领域”栏目内发布该《指南》相关具体内容,敬请广大业内人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