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乡,水一直以来就是绍兴最丰沛的资源。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大量增加,水源危机和水质污染的问题开始凸显。尤其到了夏季,因河网水位下降,绍兴用水频频告急,当时为市区提供用水的西郭和南门两个自来水厂日供水量只有10万吨左右,而市区的日需求量就达到了近20万吨,水乡绍兴已经为水而忧虑。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投入20亿元巨资于1997年12月8日正式动工建设我市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小舜江工程。历经三年多的建设,小舜江工程于2001年1月17日正式建成通水。集雨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小舜江工程在筑坝拦水、削减洪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下游的防洪能力提高一倍。同时,工程之一的宋六陵水厂的最大日供水量达到了35.6万吨,彻底缓解了绍兴自来水短缺状况。另外,其主体水质达到饮用水一级标准,使市区、上虞和绍兴县的130万群众喝上了质量超过欧共体标准的优质自来水。
为了彻底解决绍兴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问题。2001年2月19日,绍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成立以后,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投资近4亿元对市区供排水管道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对原来情况比较严重的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了排污管网的改造和建设。正是在生活和工业污水进网得到有效处理以后,才有了自来水的清澈甘甜,大小河道的碧波荡漾,为绍兴“创卫”、“创模”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按照《城市供排水专项规划》和大绍兴远景目标的要求,总投资达7亿元的小舜江工程二期已经全面铺开。在二期工程完成以后,宋六陵水厂的日供水量将达到45万吨。同时,一南一北两条供水“巨龙”将把小舜江的水接到杭州湾工业新城和绍兴县全境,另外对镜湖新区、生态园区、袍江工业区和老城区的管网扩建改造也将进一步展开。由此,一幅大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蓝图呈现在了人们面前。(本报记者赵擎)(2月23日《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