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认为,太湖局2003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遵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实践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围绕2003年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太湖局干部职工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年度工作目标,防汛抗旱、引江济太、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前期、水利信息化、机构能力、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我们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流域50年未遇的高温和30年未遇的严重旱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了流域水质、水环境,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会议提出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水利工作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流域水利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以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主线,以防洪保安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节约保护、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重点,通过实现三个转变、构建四大体系、强化五个意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流域水利现代化,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三个转变是,1、从重工程建设向加快工程建设和加强资源管理并重转变。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节约、配置和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要规范人类社会活动,承受适度的防洪风险,有效调控,充分利用洪水资源。3、从以农村水利为主向统筹城乡水利转变,由过去主要解决防洪、排涝、灌溉的传统水利向统筹解决城乡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的现代水利转变。
四大体系是,1、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构建由江堤海塘、水库塘坝、骨干工程等构成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确保流域防洪安全。2、流域水资源调控体系。统筹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完善流域和区域、城市的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确保流域供水安全。3、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通过疏浚河道、修复生态等有效措施,修复和维护流域水体的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再现江南优美的水环境、水生态。4、流域现代化管理和调度体系。通过具有完善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等,为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和水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五个意识是,1、服务意识。流域机构要从防洪、水资源供给、水环境等各方面为流域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主动服务。2、合作意识。要加强流域与区域、与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合作,相互支持、联手配合、团结协作。3、创新意识。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流域水利事业才能体现时代性;要重视理念的创新,思路的创新,措施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4、法治意识。流域水利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行政。5、和谐意识。在流域各项水利工作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统筹解决好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规划和前期工作,促进流域治理,用5-10年时间初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控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使太湖流域实现“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全面提高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二是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坚持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方针,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 以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促进流域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用3~5年时间初步建成“引江济太”长效运行机制。三是提高流域水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大力促进节水防污型社会的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权威、协调、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大力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进程。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流域水利信息化系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会议明确太湖局2004年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做出的工作部署,统筹兼顾、把握大局、整体谋划、突出重点、服务发展、扎实工作,紧紧围绕流域工作思路和目标,切实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抓紧流域规划和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强化流域管理,推进流域水利事业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流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重点做好十项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切实提前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实现“两个转变”,促进防汛抗旱与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流域洪水资源化,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二是扩大“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整合流域与区域引江能力,扩大引水规模,增加进出太湖水量,扩大受益范围;促进流域水资源监测、调控和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探索建立“引江济太”长效良性运行机制,保障流域供水安全。
三是贯彻新《水法》,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推进太湖流域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积极促进流域各省市水务体制改革,推动流域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进落实流域近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试点项目建设。
四是抓好规划、前期工作,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组织编制太湖流域“十一五”规划,完成流域防洪规划,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年度工作,组织开展太湖适宜水位和调度控制水位等流域水利十大重大专题研究,抓紧落实《若干意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促进流域治理。
五是大力推进流域重点工程建设与管理,抓紧完成治太一期骨干工程建设各项收尾,推进治太一期工程的总体验收,全面落实《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六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利现代化,积极推进流域水利信息共享,大力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提高流域管理、调度、决策支持的现代化水平。
七是深化改革,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机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流域水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八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不懈努力使太湖局真正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水利部派出机构。
九是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为民、务实、洁廉的要求,加强局系统领导班子建设;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事业发展、工作进步、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十是举办“太湖高级论坛”,回顾和总结20年流域治理和管理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水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