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全球水伙伴组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于2000年11月成立了“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技术顾问委员会”。全球水伙伴中国组织成立至今,先后成立了福建和河北两个省级水伙伴组织,陕西省水伙伴将于今年成立。在中国地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研讨调查活动,十分活跃。这些活动得到了中国水利部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国土资源、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有力支持,同时广泛吸收了地方政府、民间团体、专业机构、科研、教育以及民营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对推进我国的水资源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全球水伙伴及国内外有关团体组织和水利界同行的认同和赞誉,为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的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珠江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和海南省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流域水资源。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65.43万km2,位居七大江河的第四位,珠江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资源总量5174亿m3、仅次于长江,人均水资源量3060m3、居七大江河首位。
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水量的80%,流域内南盘江上中游、红河上游及红河河谷、雷州半岛、海南西部、右江河谷、黔中、桂中等局部地区干旱缺水。加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2000年为17.7%,特别是控制性枢纽工程设施不足,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低,蓄水工程兴利库容占河川径流总量的6.7%,不能有效控制洪水和调配水资源,致使流域内洪涝灾害与干旱缺水长期并存。
珠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岩溶地区“石化”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水资源的涵养条件,缺水保水问题突出。相对于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水质状况而言,珠江片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水污染比较严重,以珠江三角洲、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等区域水质污染比较突出。
珠江片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光照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极利于工农业生产和林、牧、渔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流域内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地形条件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困难,加上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后引发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致使流域内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等水资源问题长期并存,严重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江片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东部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西部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省(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着力解决新时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珠江水利委员会正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组织流域有关省(自治区)开展珠江流域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和治理规划。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水行业的必然选择。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对策和措施。2002年颁布的我国的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中国各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所面临的水问题各有特点。
这次研讨会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国水伙伴联合主办,旨在提供一个平台和论坛,展示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加强涉水部门间的交流和对话,共同探讨水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积极宣传贯彻实施中国的新水法,促进国际交流,促进国内流域层面上的交流,联络社会各个方面,促进公众广泛参与和对话,努力推动中国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
水利部国科司领导、全球水伙伴高级官员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许多不同的涉水部门和领域,包括流域机构、航运、环保、农业、科研设计等。会议议题非常广泛,就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水利现代化,流域与重点区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水资源保护,水价与改革,城市与景观,水能开发与航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共有12个主题发言、30多篇论文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