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人彼得·麦克莱甘手中的透明水杯内,清澈纯净的液体在阳光下闪烁。麦克莱甘有理由自豪,因为他手中水杯里的液体着实不普通,它是经过复杂工艺淡化处理的太平洋海水。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麦克莱甘,正打算将淡化海水作为淡水匮乏时的主要储备资源。
缺水思变
毗邻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但水资源却相对匮乏。该州90%的用水从250英里(400公里)以外导流而来,最主要的水源是科罗拉多河。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科罗拉多河出现水位持续下降,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70年代到90年代间更发生了几次让人们至今余悸未消的大干旱。水源环境的恶化以及水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把寻求替代水源的问题提上了日程。麦克莱甘所在的“波塞冬资源中心”在这场探索中扮演了相当积极的角色,它所支持的海水淡化方案也一直被列为可行性较高的主流方案。
上个世纪前50年中,加州人应对干旱的最大工程是欧文斯峡谷工程,即开凿一条长233英里(约373公里)的引水渠,将欧文斯河水引到洛杉矶和圣费尔南多峡谷。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个工程最大的得利者既非环境,也非普通民众,而是利用水这种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得了大量财富的一小撮开发商。
这一工程全面引发了是否应该将公共资源交由私人公司来开发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允许私人公司处理,出卖水资源,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公共财产的侵犯,把公共资源变成了私人财产。如果这家公司有外资背景,就更加不能接受。
初见成效
麦克莱甘对诸如此类的争论通常感到无可奈何,对他这样的技术专家来说,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他的海水淡化系统。
麦克莱甘在位于圣迭哥县的“波塞冬资源中心”建立了一个海水淡化样板工厂。样板厂的临时办公室内摆放着一个大水箱,里面灌满淡化水的废水,饲养着海胆、鹞鱼以及其他一些海生生物。麦克莱甘解释说,淡化水废水在排回海洋前要经过数道工艺处理,使其含盐量还原到海洋生物能够接受的程度,并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麦克莱甘的样板厂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每天生产50加仑的水,足以提供30万人生活所需,可满足圣迭哥县9%的用水量。
样板厂里的水来源于附近的一个电站。电站从海里抽取海水用作冷却质,使用后通过管道运输到样板厂。使用后的海水在这里要经过四道过滤程序:首先通过粗砂和细砂,然后是滤筒,然后是反向渗透,最后通过一个扎满小孔的隔膜来去除盐分。麦克莱甘说,这些小孔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的五十万分之一。
争议渐起
严格的过滤措施并不能打消反对者的疑虑。出于对环境的担忧,他们反对把淡化水的废水排回大海,而且对抽取海水的行为也不以为然。
为一家环保组织担任律师的吉姆·麦特罗普洛斯认为,海水被抽取时,鱼类或其他海洋生物也可能遭受“池鱼之殃”,随着海水一同被抽走。麦特罗普洛斯对淡化海水的微词还不仅仅涉及环境保护,在他看来,整个海水淡化计划纯粹是一种谋取利润的商业行为,同时还会带来人口过度增长等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麦特罗普洛斯提出了“淡化海水难道是必须的吗”这种根本性质疑。他认为,淡化工厂一旦建立,必定要扩大规模,生产出许多淡化水。淡水储量因此增加,必然被当作商品来出卖。
“淡水储量的扩大难道不会在这个已经面临人口增长压力的地区引发进一步的人口增长?我们应该把人口控制在符合现有储量的水平上,还是应该刺激进一步增长?”麦特罗普洛斯质问。
麦克莱甘在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面前,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假如你撕开事情的表面,你会发现他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阻碍南加州的进一步发展。”
他在加州人口问题上持与麦特罗普洛斯完全相反的观点:“未来10年内,加利福尼亚的新增人口将达到相当于整个马塞诸萨州人口的水平。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什么也不做,寄望于新生婴儿的减少;二是做出计划,应对将来。”
加州政府近来饱受指责的一项措施是允许包括安然公司在内的一些私人公司介入能源市场。私人公司的进入,直接导致了能源价格的上涨。但麦克莱甘表示,他们公司的水价将在30年内保持固定,并与通货膨胀率挂钩。
加州政府已经拟定建设18个海水淡化厂,但海岸委员会近来决定认真研究一份建议政府停止建立海水淡化厂的报告。假如停建淡化厂得到批准,将会对州议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直接导致整个海水淡化计划的中止。
与麦特罗普洛斯同在一个环保组织的马萨拉斯为这个消息感到欣慰:“我们并不是反对海水淡化……但在加州实施这个项目确实是对海岸社区的一个挑战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