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中国无安全垃圾填埋场?广州垃圾填埋场零渗透

http://www.waterchina.cn 2004/5/26 13:05:00 南方网
兴丰垃圾填埋场承担起广州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目前进场量是每天4000吨。

  南方网讯 广州平均每天产生6300吨垃圾,目前大部分垃圾都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填埋后,是否会渗透?是否污染地下水?昨天(5月25日),针对有专家提出的“我国无一安全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的说法,广州市有关部门表示,广州最主要的兴丰垃圾填埋场零渗透,对地下水没有污染。

  赵章元研究员: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章元研究员近日提出,中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透问题,没有一个能达到国家污染控制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赵章元的这一观点让广州很多热心市民非常担心,纷纷对广州市的垃圾填埋场是否会渗透、污染地下水提出了疑问。

  赵章元告诉记者,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环境危害非常巨大。土壤被污染后,将会盐碱化、毒化,土壤中的寄生虫、致病菌等病原体能使人致病。渗透也会污染地下水,并最终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据赵章元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时中国所有的垃圾填埋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问题,通过严格的监测手段,选取多个点监测后发现,我国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按照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的不同来划分,受到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受轻污染的城市占33%.赵章元表示,由于调查进行得较早,针对的是以往的垃圾填埋场,因此对于新建的垃圾填埋场是否渗透,并不明确。他认为,虽然现在有些城市采用一层甚至两层防渗膜来防止渗透,但是由于一些有毒废物也被填埋,几十年以后,垃圾填埋场仍会污染环境。

  广州市环保局:找不到填埋场渗透证据

  据广州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处理垃圾,即焚烧、生化处理和填埋。目前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点火试运行,每天处理垃圾100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处理能力将达到2000吨。广州市还将在明年建一个堆肥厂,争取日处理垃圾1000吨。

  除了焚烧和生化处理外,广州市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方式就是填埋。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兴丰垃圾填埋场承担起全市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任务,兴丰垃圾填埋场目前进场量是每天4000吨。相关负责人表示,兴丰垃圾填埋场技术先进,铺设了防渗系统,采用双层防渗,高效生化处理和现代化膜技术,已经实现了零渗透。

  据介绍,兴丰垃圾填埋场2002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为91.7万平方米,其中71.2万平方米用作垃圾处置区,设计使用期为22年。

  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填埋场建有先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和防渗系统,可实现“零排放”,全部废液废气回收再利用,同时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兴丰垃圾填埋场还采用先进工艺促进垃圾体产生甲烷等填埋气,填埋气收集系统把甲烷等输送到储气柜后,可供油气两用发电机发电,不发电时则在管外进行燃烧处理,防止沼气聚集产生爆炸和污染环境。

  为解决垃圾废水外流问题,有关部门特地为兴丰垃圾场设计了两套水管理系统,一是让未受污染的水避开垃圾填埋区域,二是收集和分流填埋区排出的废水,并通过层层过滤,将其恢复到回用水标准。垃圾水的零排放使得每天可回收400吨水,不但解决了填埋场每天的用水问题,还可用于场内清洒道路和浇花绿化。

  有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填埋是垃圾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就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希望市民理解。

  市环保局污控处的梁处长长期负责监控兴丰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保护问题,他表示,市环保局一直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监控,每年进行四次,一个季度监测一次,监测范围包括兴丰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外排水和地下水。今年以来,针对地下水的监测表明,找不到渗透的证据。

  填埋场外排水:是否达排放标准存争议

  据了解,早在2002年12月份兴丰垃圾填埋厂投产以后,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受委托对地下水的几个监测井监测了一年多,没有找到渗透的直接证据。不过,有关机构告诉记者,由于监测手段有限,目前还没有采用国际先进的放射性物质监测办法,因此既不能肯定没有渗透,也不能完全排除渗透的可能性。

  据梁处长介绍,兴丰垃圾填埋场在国内属于先进水平,效果一流。今天通过对外排水的监测表明,垃圾填埋场外排的污染物浓度符合垃圾污染控制标准中最严格的一级标准,完全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由于标准不同,目前填埋场的外排水并没有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

  据了解,环保局目前仍在对已经封场的李坑垃圾填埋场进行监测,至少仍要监测10年以上。目前也没有找到渗透的证据。

  赵章元提出,中国许多已经发生渗漏的垃圾填埋场,其常规监测值并未发现超标。因为仅通过在监测井中采样进行常规分析,只能监测垃圾填埋场浅层部分点位的地下水水质状况,而对于深层更大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或判断填埋场是否发生渗漏,是无能为力的。按国际惯例,所有填埋场都必须进行水文地质和地球物理监测。

  赵章元研究员:解决之道在于垃圾分类

  赵章元对中国目前的垃圾填埋场状况忧心忡忡。他说,国内现在对垃圾填埋场渗漏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现在国内垃圾填埋场的处理差别主要在防渗层的质量。如果防渗层修得好,可以保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垃圾分类并不理想,有毒废物和普通垃圾一起填埋。防渗层一旦破裂,危害非常大。

  赵章元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垃圾有效分类,一些含有有毒物质的垃圾,腐蚀性非常厉害,应该在填埋之前清理出来。赵章元举例说,现在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存在争议,五号、七号低汞电池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用回收。但是谁也无法确保大量小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电池不会污染环境。

  记者从广州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广州市的垃圾分类体系正在建立,垃圾分类水平逐年提高。

  市人大代表梁小明:金坑水库污染和“兴丰”有关?

  市人大代表梁小明一直非常关注垃圾填埋场的渗透问题,去年10月份,他和其余5名人大代表专门就垃圾填埋场污染金坑水库水源的问题提出议案。

  梁小明告诉记者,当时人大组织代表和专家到增城金坑水库调查,在现场,他发现,“水库排水口流出的水又黑又脏,而以往金坑水库的水质一直是优质饮用水源”。

  梁小明说,发现金坑水库被严重污染后,他和现场的一些人大代表对周边情况进行了调查,在附近没有发现污染源,只是离水库900米处,建有白云区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梁小明回忆,当时兴丰垃圾填埋场刚开始使用不久,填埋场的污水处理厂当时并没有投入使用,因此人大代表认为是兴丰垃圾填埋场污染了水库,并就此提出议案。议案提出后,市环卫局答复说,水库的污染源并没有查明,该局随后责令环卫机械设备厂对垃圾车尾半储水槽进行改进,凡有滴漏的车辆一律不准运送垃圾进入填埋场。广州市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市人大代表对此非常满意。

  梁小明认为,从大局出发,金坑水库只是一个小水库,即使有所污染,也不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但必须保证金坑水库的污水不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去,不能将污染源扩大。

  省环保局科技处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的监测表明,金坑水库的水质仍然较差,污染指数还比较高,比较奇怪的是,隔几个月金坑水库的水质就会出现明显的恶化趋势,有关部门仍在对此进行研究。相关监测无法证实金坑水库的污染是和兴丰垃圾填埋场有关,省环保局正在对兴丰垃圾填埋场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检验。

  ■新闻链接

  “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污染”

  据《经济参考报》5月21日报道,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赵章元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垃圾填埋场长期渗漏造成有毒物污染地下水,很容易进入食物链。”

  赵章元说,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透问题,没有一个能达到国家污染控制标准。监测表明,我国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受到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受轻污染的城市占33%。

  据介绍,我国许多垃圾填埋场采用的是混合填埋法,各种垃圾没有进行分类,统统堆放在一起,且大部分垃圾填埋场防渗层都只有一层结构。而在国外,垃圾填埋都是分类进行,其防渗层多达六、七层结构。

  赵章元说,目前国内对于如何迅速确定填埋场的渗漏状况,以及对垃圾填埋场渗漏后的治理,难度较大,至今尚无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对地下水的污染监测已经是不能再等了。

  关于垃圾废水外流

  广州有关部门特地为兴丰垃圾填埋场设计两套水管理系统,一是让未受污染的水避开垃圾填埋区域,二是收集和分流填埋区排出的废水,并通过层层过滤,将其恢复到回用水标准。

  关于废气回收利用

  垃圾体会产生甲烷等填埋气,兴丰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系统把甲烷等输送到储气柜后,可供油气两用发电机发电,不发电时则在管外进行燃烧处理,防止沼气聚集产生爆炸和污染环境。

(编辑:冯怡驹)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广州开平借鸡生蛋 建成首个污水厂(2007/1/18)
 广州污水处理总量攀新高 污处总量达4.72亿吨(2006/12/30)
 广州:2010年自来水普及率逾99%(2006/12/28)
 广州污水处理量超4.72亿吨 各厂制定预警方案(2006/12/19)
 19亿方清水有望成广州新水源(2006/12/14)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