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分析流域片水资源状况、用水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流域片水资源的要求后,孙继昌指出:节水水平不高、水污染引起的水质型缺水、水环境恶化以及部分地区存在的工程型、资源型缺水等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急剧增加不相适应,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不相适应,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就是减污、节水就是防污,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解决流域片水少、水脏,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有效、最根本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孙继昌局长强调,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复杂而庞大,任务艰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牵动社会各个环节,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和推动,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关注支持,用水户积极配合、广泛参与。水利部门在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主体作用不可替代,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勿容置疑。要把节水工作作为水利部门一项战略方针和基本任务,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全过程,贯穿到水利工作的全过程,时刻不忘节水减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孙继昌局长指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工作千头万绪,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流域片既有水多又有水少还有水脏的问题,水质型缺水尤为突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关键在节水,根本是治污,必须强化措施、抓住关键,关键就是要抓住两头,管住中间,利用杠杆,一体管理。两头就是用水总量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中间就是用水微观定额指标管理,是节水过程管理;杠杆就是水价;一体管理就是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孙继昌局长要求流域片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分配水权,定额管理;二是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实行纳污总量控制;三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有效调控、科学调度;四是调整水价,用活杠杆;五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六是加强水资源监督性监测和节水防污舆论监督。
太湖局叶寿仁副局长在会议总结时指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提高到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一样来认识,必须唤起全社会节水意识。在太湖流域,节水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丰水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要把节水治污放在突出位置。水价是节水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的污水处理费(包括污水收集)要调整到污水处理厂能够良性运行。在农村,要研究在严格定额管理基础上的水资源总量控制,要推广先进、科学的灌溉方式;在城市,要从目前的用水计划管理为主、以计划为杠杆的行政管理转到以用水定额管理为主、以水价为杠杆的社会管理,这也是节水型城市与节水型社会的本质区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