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治水:张掖打造节水新模式
2004/4/19 10:52:00

新华网兰州4月17日电(记者马维坤、汪训波)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的张掖绿洲上,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正在这里悄然进行。在过去两年中,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张掖市已全面建立起了有利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水资源利用机制。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是依靠发源于祁连山冰川雪山的黑河水滋养的一片绿洲。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黑河中游的张掖人口由55万人增加到120多万人,灌溉面积由103万亩增加到了近400万亩。与此相伴,张掖对黑河水资源利用也占到了全流域的83%。过多的占用水资源不仅直接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急剧恶化,也给张掖自身引来了生态麻烦,沙尘频起,靠近沙漠边缘的田地加速被沙漠侵蚀。

张掖市市长田宝忠说,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黑河流域的生态只会越来越恶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最终会陷入困境。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张掖市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的理念,将水权制度的确立作为试点突破口。这项制度的根本内涵是实现水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的合理配置,对一个区域内的可利用水资源,在分配上首先要确保生态用水,此外剩余的可利用水资源,则被视为公民保证生活、发展生产应享有的权利,由水务部门根据区域内人口、耕地、牲畜量以及其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水权细划分配。公民和单位用水只能在分配到的水权范围内用水。

这项制度实行的一大好处是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的总量控制,从制度上限制了人们无节制地攫取水资源。据张掖市水务部门统计,通过试点,张掖市取得了年减少引用黑河水1.8亿立方米,使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在下游断流多年后,又重新保持了全线畅通,下游额济纳旗生态开始全面好转。

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和29%的张掖农民,已经较普遍地接受了节水型社会的新理念。在张掖市临泽县梨园河灌区,农民张延红指着北部的沙漠说,这一带以前都是树木,但现在早都干枯死亡了,原因就是水越来越少了。张延红的理解是,只要大家按政府分配的水权用水,生态就不会再恶化,从长远看,大家也永远会有水用。

农民的积极态度使当地政府大受鼓舞。从2002起,张掖市便开始着力打造节水型经济,计划到2005年时,形成100万亩优质牧草、100万亩农作物制种、100万亩经济作物和100万亩粮食生产的基地规模,从而打造出以“生态农业”为理念的节水型经济新模式。

张掖市市长田宝忠说,按张掖市前两年的节水成效推算,在节水型经济新模式打造成功后,张掖市年节水量将达到4.8亿立方米-5.8亿立方米,从而为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