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排水项目网
 返回主页会员登陆会员注册论坛菜单论坛样式

邮箱账号:@shwater.net  密码:   
 你的位置: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水业快讯(与中国水行业国际排名第一的《水业中国网》合作)→ 浏览帖子:现实深处的治污之痛:拉一个污染企业下马有多难
你是本帖的第 1342 位阅读者
 『 帖子主题 』:现实深处的治污之痛:拉一个污染企业下马有多难

郭亮


金钱:272470
经验:42509
魅力:42509
帖数:1300
等级:15
『 版主 』
  信 息  留 言  OICQ  邮 箱  主 页  编 辑   引 用楼   顶

现实深处的治污之痛:拉一个污染企业下马有多难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8月28日讯)生产铬盐的湟中鑫飞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谢家村,是当地一家违法排污企业,有关部门多次责令其关停却“屡关不停”。其间历时3年,中央领导两次批示,这家企业才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推进中得以关闭。 鑫飞公司关停了,相关善后事宜正在有序进行,但其留下的诸多疑问依然吸引人们深入探究。把一个污染企业拉下马为何这样难?亲历这一事件的半月谈记者用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作出了回答。

  污染企业屡屡突破关停禁令

  青海省湟中县谢家村坐落在黄河上游小南川河西岸,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自从有了铬盐厂后,就不一样了。”村民谢守年在自家后院打了一口井,挖到十几米深,水还是黄的。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水喂猪娃都不行,洗了几回脸,脸上开始裂口子,辛辛苦苦打的井只好废弃了。”监测数据显示,谢家村附近地下水中铬超标135倍。铬具有极强的穿透性,是一种致癌物质,一旦进入人体,既不可分解,也不能排出,对健康危害极大。

  近年来,我国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对过去一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铬盐厂明令淘汰,全国有10多家铬盐厂因此陆续关闭。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这家铬盐厂已存在了多年,给当地河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环境问题被多次查处。2004年5月,这家铬盐厂又因擅自生产再次被责令停产。但是,时隔不久,在未经任何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工厂又开始建设。匪夷所思的是,过去的铬盐厂改头换面以招商引资项目堂而皇之地落了脚,更名为湟中鑫飞化工有限公司,而其负责人和主要人员均来自中部地区一个被关闭的铬盐厂。之后,鑫飞公司在未办理任何环评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建设;被青海省环保局勒令停产后,又擅自开工,并扩大生产规模,违法排污。

  2004年9月到11月间,半月谈记者多次采访,走访多家部门,采写了关于这家化工厂污染水源屡禁不止的稿件,引起国务院领导、国家环保总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青海省组成工作组,经现场调查处理,作出了停产、限期拆除设备等5条决定。

  与污染企业作斗争

  原以为尘埃落定,没有想到,2005年5月间,村民们又上访说,鑫飞公司仍然在生产,并且还要扩大规模。记者调查发现,在被勒令停产后,西宁市环保局在2005年3月组织了专家论证会后批复其试生产。而再次的启动生产,没有按照规定经过国家环保总局审批。

  更蹊跷的事情还在后头。2005年6月,又一场专家论证会召开了。西宁市环保局特意邀请记者参加。会上,与会的一些专家对鑫飞的环保工作大加褒扬,并称之为“全国少有的环保先进单位”,可以达到“污染零排放”,多次表示应该扶持、鼓励这样的企业生产;有的甚至说,为了更好地做好环保工作,应该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赢利。与会的各部门除了青海省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坚持要求做好环评之后才能谈是否恢复生产的问题,其余部门和人员全部倒向企业一边。

  2005年9月,在既未经任何部门批准,也未办理任何环评手续的情况下,鑫飞启动了本应在一年前拆除的年产3000吨生产线,并将生产规模扩大至5000吨。

  当年10月份,记者和其他同行一起到鑫飞回访。在厂区的二车间,一位工人悄悄告诉记者,地面的钢板下面有偷排污水的暗道,记者现场拍摄了这个暗道。在厂中上班的一个谢家村村民告诉我们,每天都有槽罐车往厂子后面的山上拉废水,废水排掉后,再用推土机填埋,什么痕迹都看不到了。村民们反映,厂子里一天24小时加足马力生产,一旦“上头”有人来检查,他们就关停3000吨的大窑。

  记者愤慨了!当年12月,在摸清事实的基础上,记者又采写了关于一个下马污染企业“起死回生”继续排污的报道,正在青海视察的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当日,青海省省委书记、省长就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这样的压力下,这一污染企业才在2006年5月正式关停。

  环境执法深陷多重困局

  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记者经历的艰难采访、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责难甚至恐吓,至今想来让人感到心情沉重。环境执法面临的困局,远不是一个难字可以尽述的。

  环境执法之困首先在于现行的环境法律偏“软”。青海省环保局局长赵浩明告诉记者,法律对环保部门赋予的职权有限,对违法企业的处罚额度太低,有的企业环保设施停用,最高处罚仅5万元,“企业根本不把执法放在眼里”。

  由于体制原因,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仅是业务指导关系,下级不服从上级部门的现象屡屡发生。在第一次被勒令停产后,国家环保总局和发改委联合下发文件规定:“铬盐项目一律上收到国家环保总局审批,今后对地方环保部门越权审批此类污染严重项目必须严肃处理。”而当时的西宁市环保局却越权先后组织了两次所谓的专家论证会,还擅自批复其试生产继而恢复生产。有关人员在回答上级环保部门的询问时还公然以“对总局精神有疑义”为由拒不执行。相比之下,当地少数环保工作者更热衷于“重经济、轻环保”的发展思路。他们津津乐道于这个项目“一旦扩产成功,将是县上投资最大的项目”、“能够带来多少税收”等,言语间喜形于色。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背后还有不法利益链条和“保护伞”。鑫飞一位负责人觉得自己很委屈,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讲:“光审查验收就花了很多钱,来了几十个人,红包都不知道送出去多少,请客吃饭搞了8桌,不少有头有面的人都来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要停!”

  记者2006年5月在北京期间,两名自称是某报记者的人多次打来电话声称如果记者不尽快改写鑫飞的正面报道,他们就要给中央领导反映情况,“到那时,恐怕你前程不保”。看记者不为这种气焰所吓倒,他们最后只能坦承,鑫飞是他们的理事单位,“希望帮一把”。

  一些专家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在那场所谓的专家论证会上,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是一边倒。当时有一位湟中县的副县长还向记者发难:“向专家多学习,不懂的别乱写!”记者当时就“回敬”道:“会上疑点很多,最终还是让事实来说话。相信是非曲直,自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记者 吕雪莉)

  污染,从监管漏洞奔涌

  从上游部分地区无序的水电开发,到中游沿江城镇、企业污水的肆意排放,再到下游地区的水体生物“荒漠化”趋势,长江这条孕育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母亲河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侵蚀。以长江为代表的流域污染治理,敢问路在何方?半月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困境:母亲河正遭遇多重伤害

  ——无序水电开发。作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支流的岷江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水源地,被称为“绿色生态屏障”。然而,随着近年来水电开发热潮不断高涨,一座座水坝在岷江上应运而生。由于这些水电项目在开发方式上缺乏统筹协调,忽视河流综合功能,过多采用引水式开发,导致都江堰以上的很多河段基本脱流;加之水电施工、采石、修建道路的破坏,昔日山清水秀的岷江上游已是满目疮痍。岷江水量在长江上游的支流中曾经位居前列,而如今不论水量还是水质,很多地段已经无法满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

  ——水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保护和研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翁立达对长江流域水质状况的评价是:“过去一直认为长江水质总体尚好,局部污染严重。现在的形势是局部污染得到控制,整体水域污染仍在加剧。”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表明,1998年全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为189亿吨,2005年达到280亿吨。而流域内的污水处理能力十分有限,整个长江流域的污水处理率在7%左右,中小城市的处理比率则更低。

(来源:金融界 作者:吕雪莉 徐旭忠 郭远明 刘海 2008-8-28)(水业中国郭亮编辑)

状态:
2007/8/29 1:17:17 帖子管理:总置顶置顶精华加锁删除移动
共有 0 页, 0 张回复帖,每页有 10 张贴子 >> [ ]
页码:
  快 速 回 复

用户信息:

用户名: 没有注册?密码: 忘记密码?

帖子内容:
·HTML标签: 不可用
·UBB标签: 可用
·贴图标签: 可用
·Flash标签:不可用
·表情字符转换:不可用
·最多15KB

[按 Ctrl+Enter 直接发送]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0086-21-52663870 Fax 0086-21-52668991 Email:chenzhenyu@shwater.net MSN:shwater.net@hotmail.com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上海玮海罗商贸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668号科技京城西楼10楼H座,邮编:200001
 沪ICP备06060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