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发言中的高频词。那么,过去的2004年,黄河水体水资源质量究竟如何?人民群众喝上的是否是干净的黄河水?日前,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完成的《2004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对此有了定夺:黄河水体水资源质量整体好于往年,但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编发《2004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旨在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向社会公告黄河水资源质量状况,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资源质量特点、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重要水事等七部分。监测项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等21项。
根据对黄河干、支流83个重点断面水质评价结果, 72.3%的断面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符合Ⅳ类标准的断面占评价断面的19.3%;符合Ⅴ类标准的断面占评价断面的9.6%;劣于Ⅴ类标准的断面占评价断面的43.4%。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和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全年水质评价结果也不容乐观,29个省界断面Ⅲ类水质断面占27.5%,Ⅳ、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0.7%、10.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1.4%。评价的10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7处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专家在分析时指出,和前两年相比,2004年劣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所占比例略有减少,但黄河流域高达72.3%的劣Ⅲ类水质比例,支流高达76.5%的劣Ⅲ类水质比例和64.7%的劣Ⅴ类水质比例,表明黄河流域水污染依然严重,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中国水利网 记者 刘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