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天堂”之水渐变清 苏州五管齐下治水攻坚

http://www.waterchina.cn 2003/10/9 11:30:00
图为苏州护城河一瞥

文/驻苏记者朱金龙 特约记者沈石声

国庆长假,秋风飒飒,宽阔的护城河里,数十条游船在座座桥洞中穿过。两岸依依垂柳、茵茵绿草,古城门、古城墙,错落有致的亭廊馆榭和休闲的男女老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空气的中外游客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声。变清的河水,使苏州最近开辟了了却中外游客和市民夙愿的“环古城风貌水上游”。

苏州市环保局局长陈铁民告诉记者,环保部门的检测表明,苏州外城河水综合指数已达Ⅳ类,内城河水综合指数也已达Ⅴ类。引、截、疏、管、用“五管齐下”的治水攻坚战取得初步成效。

水是苏州的魂,享有“人间天堂”和“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亲水性特征十分明显。明代时,苏州14.2平方公里的古城内有76公里河道,目前尚保存35公里。20余公里的护城河,使苏州2500年古城城址未变。然而,大运河改道后,苏州内河水不再自流,与许多城市一样,发黑、发臭、飘满垃圾的河水使游客望而却步。

苏州的水牵动着世人的心,远在美国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也时刻关心着家乡的治水。10多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不惜投巨资,坚持不懈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35公里内城河全部疏浚,先后搬迁了古城区数百家企业,实施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强了市区河道管理和保洁工作。近年结合防洪实施了环古城“翡翠项链”工程,仅从盘门至觅渡桥3.2公里就投入7.5亿元。今年又对内城河实行大力度的每天换水,对护城河运输实行永久性封航,河水发黑、发臭和漂浮物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在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苏州市水利局(水务局),记者采访了黄雪球局长。从贴满水环境综合治理图表的局长接待室中,可以看出这项工作在该局位置的重要性。黄雪球对记者说,苏州在制订“十五”规划时,“水环境”成为矛盾的焦点,市委、市政府为此决定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并确定投资26亿元,到2005年使苏州内外城河水达到以Ⅳ类水为主的景观水标准。

据介绍,苏州正在实施的治水攻坚,一是引水工程。西塘河引水工程年底基本建成,可引24立方米/秒望虞河水入护城河并使内城河水活起来。二是污水截留工程。在首期已铺设108公里主管道基础上,铺设400公里污水支管道,年内完成150公里,工程全部完成后可截留70%以上的污水,并将雨水和污水管道分开铺设。配套新建两座日处理共3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14万吨年内建成。三是河网整治。完善城市河网体系,在平江历史保护街区适当恢复原有河道。四是依法管理。已出台地方性立法《排水管理条例》,正在着手准备《河道管理条例》的制订。

苏州的治水得到了高科技支持,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国际水协会会员、苏州科技学院副院长黄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州治水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投资1800万元、2005年完成的该项“863”计划是配合苏州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区域工程性示范研究。正在实施的该项目将从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上研究小区污水就地治理技术,研究河道水系循环流动和与古城风貌保护结合并与景观相适应的河水生态修复技术,并研究园林水系治理及水质监测系统。

(《文汇报》 )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应对污染 苏州今夏为水奔波 八部门联合整治河道(2007/7/13)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来苏州市水利水务局走访慰问(图)(2007/2/25)
 江苏省苏州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2/25)
 江苏省苏州市领导节前慰问自来水公司员工(图)(2007/2/25)
 苏州市胥口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召开2007年度工作会议(图)(2007/2/8)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