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保证淀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活、生产,海委与河北水利厅即将实施引岳(城)济(白洋)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向“华北明珠”白洋淀供水1.59亿立方米。
16日上午,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程实施方案》审查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部海河委员会、河北省水利厅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关于《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的汇报,对引水规模、线路布置、工程设计、投资概算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审议,一致同意该实施方案。
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背景资料: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距北京、天津市区各约120公里,是华北平原仅存常年积水的最大淡水湖泊,同时也是华北平原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生态湿地之一,在调节华北地区的气候、为鸟类和各种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补充周边地区地下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而又被称作“华北之肾”。
1997年以来,大清河流域遇连续枯水年,白洋淀面临干淀威胁,一直依靠上游补水维持着。今年大清河流域上游各水库基本未蓄上水,无水可补白洋淀,致使当前白洋淀水位降至3.9米(大沽5.46米),如果不采取补水措施,明年白洋淀将彻底干涸,丧失原有的生态功能。鉴于本流域补水途径已不现实,因此需寻找新的补水途径。
今年漳河流域水量比较丰富,目前岳城水库蓄水已接近正常蓄水位(148. 5)米,并且正在向漳河弃水,鉴于此,为了维持白洋淀生态,保证淀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海河水利委员会从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发,提出利用现有工程,从岳城水库向白洋淀跨流域应急补水的设想。该设想符合流域规划提出的“河系沟通,雨洪资源利用”的要求。
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以岳城水库引水闸为起点,利用民有北干渠、滏阳河、支漳河、老漳河、滏东排河、紫塔干渠、小白河等现有河渠,经过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4市所属15个县(市)和菡萏、衡水2市城郊,至白洋淀十二孔闸为止,全长414.7公里。
工程引水期预计为4个月,岳城水库出库水量为4.17亿立方米,入白洋淀水量为1.59亿立方米。
维持白洋淀不干淀,对于保护白洋淀的物种多样性、改善华北地区的小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实施后,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它不仅会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引起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且能够维持白洋淀旅游业的繁荣,促进淀区渔业和芦苇生产。工程的实施将使河北的输水系统实现初步贯通,为今后实施跨流域水资源调度奠定基础。
(来源: 海河水利网)